241、(1 / 2)

在李渊起兵和唐朝构建过程中,刘文静无疑是李渊的第一谋士,他不仅长得玉树临风,而且深有韬略,正如后世史学家所评价的那样“荀彧佐魏武帝,刘穆之佐宋高祖,高颎佐隋文帝,刘文静佐唐高祖”,把刘文静比作曹操的荀彧、刘裕的刘穆之、杨坚的高颎,这是丝毫不为过的。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帮助唐朝奠基之后,李渊以“谋反罪”将刘文静杀害了,还抄了他的家,把他的家属都没为奴婢。

之所以说这件事匪夷所思,是因为李渊明知道刘文静功劳极大,同时也明知道刘文静不会造反,那为何还要杀了他呢?

这个主要原因,在刘文静本人的传记里并没有写清楚,很多读者看新旧《唐书》也会很纳闷,李渊多少还算个明主,这大功臣刘文静轻易就杀掉了,连李世民苦苦求情都没用,其他功臣会怎么想?天下人又会怎么想?

关于这个疑问,笔者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和求证,本文从几个方面说一说刘文静被杀的深度原因。

在李渊起兵发家这件事情上,刘文静可谓功高盖世。

一是策动李渊造反。李渊起兵的“始作俑者”可以说是李世民和刘文静两个人的策划。李世民第一个找来商量的就是刘文静,刘文静给他分析天下大势,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两人先是通过赌博策反了晋阳宫主管、李渊的死党裴寂,裴寂想了个歪招,让隋炀帝的宫女给李渊侍寝,随后连哄带吓说服了李渊,李渊这才决心起事。

二是设计诛除异己。李渊要成功造反,首先要解决两个副手王威、高君雅,这两人都是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刘文静设计伪造文书,假称王、高二人勾结突厥人,将其拿下斩杀,扫除了起兵的最后一道障碍。

三是策划招兵买马。刘文静通过伪造隋炀帝诏书,公告说要强制征发青壮年继续讨伐高句丽,搞得人心惶惶的,人们都想着造反逃兵役,由此李渊很快招募到了数万部队,队伍迅速壮大。

四是冒死出使突厥。由于当时突厥的势力强大,李渊要达成进军关中的目标,须保证突厥不来背后偷袭。刘文静冒着生命危险出使突厥,靠着他的能言善辩,不仅与突厥成功结盟,还让突厥“资助”了很多良马,打造了唐军第一支骑兵部队。

五是带兵屡立战功。李渊进军关中过程中,刘文静迅速占领隋朝的永丰仓,守住了进入关中的咽喉潼关。后来又收伏屈突通,占领弘农郡。又跟着李世民打薛举,先败后胜,攻灭了薛举势力。

六是草创制度法令。刘文静凭借他的高超才学,在隋朝《开皇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完善了一套简明清晰的法令制度,受到了百姓的普遍欢迎,迅速稳定了关中混乱的局势。

可以说,刘文静以上的六大功勋,随便哪一项都是响当当的,李渊号称是仁厚之主,为何后来对刘文静如此刻薄呢?

刘文静在被推上刑场斩首之前,说了句跟韩信一样的话:“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显然,刘文静认为李渊跟刘邦一样刻薄寡恩,只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自己是因为能力太强才被害死的。

刘文静被杀是在619年,李渊势力还主要在关中一地,远远没有统一天下,这时候就把非常能干、功勋卓著的刘文静杀了,显然跟刘邦杀韩信的性质是不同的。

对此史书说了几个原因:

一是李渊跟刘文静私人感情并不好。李渊这人平时喜欢吃吃喝喝,交一帮狐朋狗友,眼光比较短浅。而刘文静这人是比较正经的,有雄才大略。虽然李渊很多事情都是刘文静帮助策划的,但李渊对他既疏远又害怕,“高祖素疏忌之”,好比元帅忌惮参谋长一样。李渊在关中登基后,还跟一些亲近人士勾肩搭背的,有的大臣甚至把脚翘到李渊肚子上。对此刘文静曾上书一本正经地劝说道:“陛下已是九五之尊了,不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