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
艳阳高照的晴天,总是能在清晨的黑瓦上看见一层白色的霜花。
转眼间就到了腊月,前些日子又卖了好几批的地瓜条,汤氏夫妇的手上也有了些银钱。
今天他们带着今年的最后一批地瓜条到镇上去卖,而且他们今天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到县里去置办一些年货,还有孩子们的衣裳。
这几个月的时间汤月华又长高了许多,衣服的袖子已经短了一截,这些日子家里忙着晾晒地瓜条,都没有顾上孩子的事情。
汤月华和汤氏手上提着大大小小的包裹,里面大部分都是汤月华这些日子炮制的药,还有新研制的水粉。
重的东西则由汤月华的爹爹挑着,他们下了山路,过了渡头,到了桃花镇上就租了一辆板车,将东西推到福宁县。
“阿月,累不累?你要不要上去坐一会儿?”陈念群怕闺女走得有些累。
“没事,爹,我走得动。”
这些日子因为每日都要背着书上山下山,她身体的耐受力已经强了很多,现在要是让她负重跑步问题都不大。
“娘,要不你上去坐一会儿?”她将目光转向汤氏。
汤氏听见女儿的话,摇摇头“我也走得动,这些路不算什么,手上没提着东西,他爹你要是累了,就换我推一会儿。”
一家人边走边说,赶在了吃午食前到了福宁县。
一家人先将东西拉到飘香楼的后厨,里面干活的人看见了他们,就立马找掌柜的去了。
这些日子,陈念群不时地就会来送货,加上掌柜的也常常提起着一家子。
正在前头招呼客人的掌柜的听到了伙计的禀告,招待好了客人,就往后厨去了。
“陈兄弟,今日怎么你自己送来了?到时候我们会去取。”掌柜的有些惊讶。
“掌柜的,今日我们家到县城来了,所以就带过来,下一次你就不用伙计来取货了。这次的地瓜条有些多,你收吗?”陈念群看着自己板车上的东西。
“收,当然收,我们县里卖不掉的,我们可以运到隔壁县去卖,你们家这几批的地瓜条的成色相当好,客人们都喜欢。”
“太好了,掌故的你称称吧。”陈念群将板车上的两大袋地瓜条取下来。
“王林,你去将称拿来。”掌柜叫厨房里的伙计。
很快,那个叫王林的就拿了一把一人来高的大称过来了。
汤月华看着自家爹爹用称钩挂住麻袋,扁担穿过称上的绳子,一人一边将地瓜抬离地面。
“一百零三斤。”掌柜拨动秤砣,看着秤杆有些往下了,看了上面的刻度,报了一个数字。
显然他刚才的数读的有些虚高了。
“掌柜的,这两个袋子是三斤,扣除以后就是一百斤。”陈念群报了一个数字。
掌柜的示意伙计将东西抬下去,就拿了身上的钱袋拿了一两银子递给陈念群。
“今年多亏了你们家的地瓜条,店里的生意好了许多,你们家要是有什么新鲜的吃食都可以拿来看看。”掌柜的还不忘记交代一句。
他很期待这户人家还能捣鼓出什么新鲜的吃食来,今年就光光地瓜条就卖了好多钱,只是数量有些少,也不知道他们家愿不愿意将方子卖了。
“陈兄弟,你看这样成不成?你们将地瓜条的方子卖给我们飘香酒楼,你们家的这些货实在是不够,我们东家在其他地方也有酒楼。”
其实这些日子,他们飘香楼的厨子也将地瓜条的方子琢磨得七七八八了,只是还差些什么,想着他们家也是有读书人,也想结个善缘,指不定哪一天他们家得两个孩子就有出息了。
汤月华他们其实在来之前就已经讨论过好几次这件事情了。
毕竟这地瓜条得制作方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