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5 / 6)

独孤剑意 青鱼二代 67 字 2020-10-21

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信口开河、油腔滑调不是潇洒;自吹自擂、相互攀比不是潇洒。

以上语段中的“幸福”、“友情”“潇洒”都是抽象名词,如果单纯阐释概念,很难让读者产生共鸣,而作者信手采撷生活中具体事件来加以诠释,便轻而易举地唤起了读者的感性体验,并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运用此法来写时间、理想、信念、自尊、自强……不是都可以写得生动传神,形象感人吗?

四、巧于化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名言佳句。诗词歌赋、电影电视、歌曲广告,许多句子耳熟能详。如果对名句进行改造化用,旧瓶装新酒,作文中若能信手拈来,嵌入自己的文章中,往往会取得化腐朽为神奇的理想效果。

有学生讽刺当今某些不正常的现象,把《陋室铭》第一句改为“分不在高,有权就性;才不在多,有钱就灵。”

一个准备高考的学生,一个学期要做11.35公斤的考卷,于是只能在课堂上想想带张软盘去冲浪。

“克隆绵羊,没爹没娘。名人出书,一塌糊涂。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某某居然克隆家长签字哎!“小广播”大声宣布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凄惨的分数,敢于正视严厉的批评。

血可流,头可断。发型千万不能乱。

以上文句于机智幽默中透出一丝“叛逆”,却又洋溢着校园生活的青春气息,庄谐之间,个性尽显,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考试中如果能打破死板乏味的语言套路,以独创的词语、句式把文章写得绚丽生辉,自然会受到好评。

打开月饼盒一看,……有一种“七星伴月”的月饼盒,孤零零一只月饼,四周是七瓶迷你洋酒,真是“厂家之意不在饼,而在酒也”,用心可谓良苦。——《中学语文教学》1998.2(化用欧阳修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对厂家的良苦用心进行了暴光,讽喻之中显幽默,易于为人接受)

韩寒的“边路突破”,并且取得阶段性成果,是否可以看作是对“创新”的一种个人化诠释呢?——《江苏教育研究》2001.4(其中的“边路突破”一词本是足球比赛的术语,此处“突破”属其常用义,很贴切地写出了韩寒取得成功的“另类”路子)

五、改变词性。

切合语境特点,以词性的临时变化来求得表意的生动深刻,也是增强语言表现力的重要一招。例如:

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七色花”,很诗意的一个幼儿园名,也很女性。

中加点的词语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后边本不可以带宾语,而在这里,作者临时将它们活用成及物动词,在它们的后边分别加上了宾语,便形象生动地突出了“雨”的神奇。2形容词“朦胧”一经动词化,便平添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情趣,使人如临月色与水气交融、氤氲缭绕之境,如改为“月色在这水气里显得很朦胧”的正常叙述,便会让人觉得板滞乏味、情趣全无了。3属名词转为形容词。“女性”一词已由指称意义转为性质意义,表达了丰富的内涵:温柔、美丽、娇弱、纤细、雅致。

别林斯基认为,文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文采,“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何况,考场作文由于篇幅所限,与其在不易打造“亮点”的内容上孤注一掷,不如在文章的“外衣”——语言上精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