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刘良佐投清之后,满清让他的军队担任进攻江阴城的主力。
可是小小的江阴城,刘良佐轮番进攻,却是久攻不下,还损失惨重。
贝勒博洛恼羞成怒,便给了刘良佐一顿板子。
沈浪不知道博洛让人给刘良佐多少板子,但连一个鞑子贝勒都能够敲你一顿,我沈浪不敲你一顿都有些对不起你了。
所以,沈浪直接来了一百大板,应该不会比博洛给的少。
当然,沈浪要打刘良佐一顿板子,自然不是为了与博洛去比。
而是要给刘良佐一个下马威,也让他麾下的大军看看,你们所有人在我沈浪面前都翻不起任何的浪花来。
你们的主将我都随意拿捏,以后不听话,统统像刘泽清那些叛军一样,直接处死。
之所以没将刘良佐也像刘泽清一样处理掉,是因为沈浪有着自己的考虑,凡事必须得权衡利弊,不能感情用事。
在如今的大明,像这样的人非常多,如左良玉、郑芝龙、唐通等等,都是拥兵自重的军阀,对中央朝廷阳奉阴违,甚至是直接违抗命令。
但好在,他们这些人只是各自的行为,没有直接串通起来。
若是将刘泽清、刘良佐,甚至是吴三桂等拥兵几万的军阀都毫不留情的一网打尽,势必会让其他人人人自危。
这些人为了自保,很可能会互相勾连在一起,甚至是直接投靠流寇,那就平白的为朝廷竖立了太多的敌人,得不偿失。
还是那句话,水至清则无鱼,达到了应有的震慑目的,便要适可而止了。
不管是刘泽清直接被覆灭,还是刘良佐被逼着当了马前卒,都可以让左良玉、郑芝龙等人想想。
以后朝廷再给他们下令的时候,他们得掂量掂量,还敢不敢阳奉阴违。
灭掉刘泽清之后,沈浪迅速率大军南下,出了淮安府,直奔扬州府而去。
此时,算上收编的刘泽清部,和投靠过来的刘良佐部,沈浪麾下的大军已经超过十万人,这还不算凤阳的卢九德部和庐州的黄得功部。
沈浪没有调动卢九德,让他继续保障中都凤阳的安全。
只是下令让黄得功率部南下,尽快控制和州、太平府,威胁南都应天府的侧后,与他亲率的大军对南都那些反贼形成钳形攻势。
沈浪翻手间灭掉刘泽清,收报刘良佐,让黄得功叹为观止。
他早已经摩拳擦掌,在得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的迟疑,迅速率大军行动起来。
也在这时,刘泽清覆灭,刘良佐成为沈浪马前卒的消息传到应天府,上下一片大动。
当初的笑话,此时想起来,一点也不好笑。
沈浪的行为,看似愚蠢,其实是大智若愚啊。
如今,只要没想着立即反叛崇祯,恐怕没多少人敢轻易违逆沈浪的命令吧。
而在沈浪眼皮子底下的刘良佐,恐怕更是不敢有丝毫的阳奉阴违,扬州府危矣。
扬州府的统帅是马士英的妹夫杨文骢,他在得知沈浪大军南下时,便第一时间向妻兄马士英求援,因为扬州府的所有兵力加起来都不到十万,怎么与沈浪对抗?
马士英响应速度很快,比之之前刘泽清的求援更加积极。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扬州府是应天府的门户,若是沈浪大军占领了扬州府,就会直接从瓜洲等渡口强行渡江,不日就可进攻应天府,应天府危在旦夕。
所以,一定要力保扬州府这个屏障,为应天府的应对争取足够的时间。
可是,掌握兵权的徐弘基、赵之龙等人却是反对,手握大军的方国安也不想去冒险,他们认为在扬州府投入太多的兵力,只会消耗应天府的实力。
若是扬州府战败,投入的大军想要撤回来就很困难了,毕竟隔着一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