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疗饥于附子 止渴于鸩毒(2 / 3)

力招抚。并不是我不愿受戒,只是,能否……待复国之后再议此事?”

释慧思故作沉吟道“……陛下言之有理,那贫道明日再和静禅师说一说,稍后再议受戒之事。”

释慧思离去之后,众人也一起告辞出了房门,陆缮拉着杜棱到庭院中散步,到了僻静之处,便向他问道

“雄盛可知慧思、法静等僧人所谋者何?”

杜棱不以为然地道“无非是效吕不韦旧事,以诸般谋术欲取权势罢了。”

“确是如此。”陆缮点了点头。

“但雄盛有没有想过,若日后释慧思之计得逞,复国成功,朝堂上下尽皆僧人或佛门信徒,到时又将置我等儒教弟子于何地?”

杜棱皱眉思索片刻,悚然而惊,随即拱手道“前朝之事仍历历在目,若非武皇帝佞佛竟至痴迷,何至有今日天下之纷乱!”

“如今棱细想起来,陛下请僧人相助复国,却无异于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陛下虽然崇佛,但却非武皇帝那般的佞佛之人,不至于有你想的那么严重。”陆缮微微笑道,“最多是让僧人得势,把持朝政。”

却听陆缮话锋一转,说道“但我等身为人臣,却不能不为陛下分忧,以前我等随陛下匆忙远遁齐国,无法召集家中子弟故旧一同为国出力。”

“如今时局又起变化,若我所料不差,不出三年,韩贼之势必将衰竭,而陛下遭逢此番磋磨,日后必然励精图治,复国后的新朝也必将日益强盛。”

“此事宜早不宜迟!”

陆缮拍了拍杜棱的肩膀,又道:“你我份属同乡,故而才有此肺腑之言,雄盛若不及早筹措,恐怕来日朝堂之上无你一席之地。”

陆缮是吴郡吴县人,杜棱是吴郡钱塘人,确实称得上同乡,但陆缮对杜棱说这些话,却并非全是因同乡之情,而是准备结党共抗佛门众僧。

杜棱也明白他说这些话的用意。

他在建康时任侍中,侍从皇帝左右,与闻朝政,却并无实质上的差遣,在朝堂上的威望和在皇帝跟前的信任,都不能与身为众臣之首的尚书右仆射陆缮相比。

所以杜棱也非常愿意与陆缮结成同党,守望相助。

他拱手道“多谢仆射提醒,棱这就写信回钱塘老家召些得力的人手过来,共同辅佐陛下成就重建天下之大业。”

陆缮听他这么一说,便点头道“雄盛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做。”

“如今陛下身边无人可用,是以才会将僧人倚为臂助,若我等能多召集些得用之人来为陛下分忧,彼等僧人又何足为惧?”

“不只是写信回吴郡,如今江陵城内,也有不少从建康、巴湘等地逃来的世家豪强子弟。”

“雄盛有闲时,不妨多与彼等走动走动,若能得彼等相助,哪怕是在时下,我等也不用看那些僧人的脸色行事。”

……………………

次日一早,释慧思便和释法静一同去拜访陆腾。

寒暄几句,又引介了释慧思之后,还未说及陈顼之事,陆腾便笑问“静禅师可有了好的去处?”

若有了好的去处,他又怎会赖在江陵不走,释法静有些尴尬,只能合什回道“贫道今日来此,正是要与檀越商议此事。”

陆腾摆手道“并非我有逐客之意,实是禅师等驻于江陵之事已经传到京师,今日陛下又有诏令传来,要我立即严令僧众还俗……”

“上有所命,不敢不从,还请禅师不要见怪于我。”

释法静正要回话,释慧思却轻轻摆手制止了他,徐徐说道

“但不知檀越率数万将士驻于江陵,所为者何?”

这分明是明知故问,陆腾心下有些不悦,语气便冷了几分。

“自是为了防备南朝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