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满身的泥水,吴俟隅还非常过意不去,本来想帮忙做饭,但是烧柴火的锅灶吴俟隅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弄,所以到最后也只是做了个甩手掌柜。
那天的饭菜是奶奶弄的,很家常的味道,和江南地区差不多。
后来吴俟隅才知道巧巧的的奶奶本来是江南人,是后来嫁到了这边,所以才将江南的口味带了过来。
虽然味道算不上顶级,但是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对她的照顾,还有嘘寒问暖,让吴俟隅很高兴。
在吴俟隅家,虽然家庭温暖,但是规矩也是极重的,教养这样的词在7岁之前是一直刻在骨子里的。
虽然后来没有再十分强调这样的词语,但是爸爸妈妈本来就刻在身体中的东西还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吴俟隅,影响家庭。
爸爸妈妈吃饭的时候几乎是不说话的,动作始终斯文优雅。
但是在巧巧家吃饭的时候,爷爷经常会在饭桌上讲到年轻的时候去参军打仗的故事,讲到他的战友,讲到打完仗后回到家在特殊的年代里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
爷爷讲故事的水平不算精湛,基本上都是平铺直叙,但是在吴俟隅听来却比任何故事都回肠荡气。
这样的生活过到了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吴俟隅在巧巧家,白天的时候会和爷爷奶奶到庄稼地里,但是吴俟隅什么也不会做,所以就是去走一走,巧巧呢,也会先跟着送些东西到田地里面去,然后回家做饭。吴俟隅也学着慢慢的能帮上忙了。
她们会经常去镇上买些吃的喝的回来,当然巧巧不允许吴俟隅用一分钱,所以生活费都是巧巧出的。
镇上的路吴俟隅记熟了,还有巧巧村里的邻居吴俟隅都混了个脸熟,见了面都会热情洋溢的问好。
还有吴俟隅也再次惊讶于巧巧的耐力竟然那么好,可以连着走六七公里的路都不太喘气,而自己中途要休息三四回的。
巧巧每天都有练习跑步她是知道的,但是在学校的时候都是巧巧每天早起跑完步回来她们才刚醒,所以吴俟隅一直以为巧巧每天只是绕着操场跑上两三圈就完了。
结果某次去镇上的时候吴俟隅终于忍不住问了,巧巧的回答是她也不知道每天跑多少圈,反正就是跑到跑不动为止。
吴俟隅······
“是因为喜欢跑步吗?”
周巧巧看着远方,点点头。
吴俟隅竖起了大拇指说道“等回到了学校自己也要跟着巧巧早起跑步。”
只是后来到底没有实现,原因在于起不来床。
倒是这两年,会在跑步机山跑一跑了。
有时候跑得喘不上气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个爱跑步的朋友,还有那条追着自己跑了一个村的老黄狗。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巧巧被奶奶催着去了一趟外婆家。
吴俟隅没有跟着去,本来想去的,但自己本来就是客人,跟着到处跑不是很合规矩,再说了巧巧早上去下午就会回来,自己在家还能帮爷爷奶奶做些事情。所以吴俟隅就留了下来。
中午做饭的时候,吴俟隅绑着切了菜,生了火,自己觉得自己真棒。
奶奶是个很和蔼的人,家里的家务活几乎都是奶奶承担的,而且时常也会做一些田地里的活儿。
吴俟隅这两个月住下来,彻底将以前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去除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这份苦只怕年轻人都受不了,更别说老年人了。
所以做饭的时候,奶奶会唠叨生活的不易,吴俟隅都会搭腔,一起感慨,然后说巧巧出来了一定会孝顺您们的,到时候就等着享福吧。
奶奶听到这样的话,通常没什么回复。
吴俟隅有时候觉得诧异,这但些话就慢慢说的少了。
中午的时候,爷爷比平时提前了一个小时回来。吴俟隅更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