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拜个好师傅(2 / 2)

会纺纱。

她自己亲手做就行了。

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

想通了这个事儿,王氏就又跟曾阿福两父子,说了一些场面话。

在得知他家的儿子,小小年纪,才10岁而已,就考上了秀才。

王氏当时就惊的目瞪口呆。

哎呦喂,那孩子比他的儿子,还要聪明呢。

想当年自己生的这个儿子,可是十一二岁的时候,才中一个秀才。

20多岁的时候,才中一个举人。

30多岁,快要40岁了,才考上那个进士。做那个比什么东西都要穷的翰林。

想到这些,王氏又想跟曾阿福他们父子两个哭穷了。

曾阿福听到王氏流眼泪,说着自己的内心的酸痛和苦闷。

还有把自己的儿子,培养出来的不易。

曾阿福当时就觉得,自己的头都快大了。

他一开始就得知了,王氏这个人不大好相处。

大家从来没有想过,她是这么的不大好相处的。

如果,她每每遇到一个人,就跟她们说自己曾经的那些经历,那些苦痛,那些酸楚,自己为什么流了那么多泪……

他看在她是徐翰林的面子上,肯定不会说她什么。

但是在人后头了,他肯定会嘀咕的。

而且这个年头,谁愿意听别人说,他们自己的苦难啊?

而且还是一遍又一遍的。

就那些车轱辘话。

听多了之后,是个正常的人,都会疯。

于是,曾阿福就有意的引导王氏,说起了其他的事儿。

“伯娘,您哎,好日子在后头呢。”

“养出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了,说明您都是一个有福气的。”

“以前我听人说,有些人的命,是先天后苦。而有些人的命,是先苦后甜。所以伯娘,我觉得您应该属于后者。”

王氏见曾阿福白白胖胖的一张脸上,写满了真诚。

她当时就笑呵呵的了。

“对对对,你说的对,你这话我爱听。”

“我先前一打开门看见你的时候,我就觉得你这个人面善。”

“果不其然,古人说的那句话,说的特别的好。叫相由心生。”

“这人长得好的呀,心地一般都比较善良。说起话来的时候,也比较动听。”

曾阿福跟她笑呵呵的聊了几句。

最后,他就看了一眼自己的爹,见爹点头了。

他特别礼貌的向她抱拳。

“伯娘,今天的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明天的时候,我们再过来拜访。”

“您看要不要得?”

王氏听到这话,心里巴不得。

于是,她高兴的点了点头。

接着,她又和自己的儿媳妇,把他们父子俩亲自的送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