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寨(6)(2 / 4)

灰色 situhan 4476 字 2020-09-15

理论解释的人,尤其是军事上的事情,这是他工作的习惯,一旦与苏方顶牛,后果可能不好,李久离开县大队回到独立团会使很多人高兴,可是,璋德县的地方武装一定会遭受到重大乃至巨大的损失,这个预案在分区的特别会议上就讨论过,如果不是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分区首长怎么舍得把李久这样优秀的军事干部派出去?”

苏方的脾气为什么会这样?地下工作的时间太长,心情太憋屈了,一旦可以扬眉吐气,你叫他怎么会不偏激和激进?而且现在是县委书记,手下可是有着数不清的基层活动人员,不是他当年在城市里搞地工,成天要提高警觉,要应对突发状况,他现在要的就是“打出璋德县人民的威风,打得鬼子胆战心寒”“迅速的打开璋德县的局面”,要不是因为他这样的激进,何至于被侦缉队钻空子牺牲了那些同志?苏方自己没看清自己的问题,反而要求县大队跟他一起“快速发展”,可是李久这个县大队长不配合,那苏方心里能舒坦吗?

领导也是人,也是有脾气的,缺德团长没仗打都要关李久的禁闭,这苏方得不到配合能给李久好脸色?理论上说,县大队是属于县委领导,可是在军事上,却又不是县委书记说了算,这也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组合。从建立之初的构想,县大队的根本任务是给县委保驾护航,而不是作为尖刀去为县委披荆斩棘开拓道路,这个度的把握是衡量一个合格的县委书记和县大队长的杠杠,磨合好的地方,县大队升格为独立营、独立团的都有,转化为正规部队的也有,磨合不好的继续担任地方部队,甚至还有被解散的,这就是大浪淘沙……

高伟平是经历过苏方这样的心理变化的,他也能理解和明白苏方的想法和感受,于是他站起来拦住了想要辩解的李久,“连长,你先去检查一下这里的防卫情况,苏书记这里我来解释。”

李久想了想后点点头,转身离开。临出来的时候,团长也曾经找他私聊,告诫他不要与政工干部硬顶,一旦军事认识上发生摩擦,让高伟平去对付,他甚至说高伟平已经把他的老搭档的本事学了七八成了。

高伟平走过的路也曾经是乔一得走过的路,乔一得参加革命的时候,以他一个小康之家的知识分子,如何能看得起那些泥腿子?如何接受泥腿子的那些“恶劣”的生活陋习?乔一得的进步和成长自然也是经历过种种的磨难和鲜血,当他们认识了自身问题,了解了泥腿子后,不能不说,知识分子的路走的要比泥腿子远得多,什么时候没有文化,没有知识都不行。

与乔一得不同的是,高伟平现在的搭档不是泥腿子,而是个在学识上比高伟平还要高的一个军事干部,这让高伟平越是接近李久,就越是对李久佩服。

在对敌斗争的手法上,李久可谓是花样翻新,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这次在梅村玩的把戏,谁都没看出名堂来,就是连跟着李久最久的小红旗、贾进才都没有看出来,甚至都摸不着门,那地道挖得轰轰烈烈,藏得也是密密实实,可最后就是一走了之?别说苏方想不通,就是哈喇子这样的干部也想不通。

哈喇子想不通就不想了,历史证明,就是去提“我有意见”,最后吃亏倒霉的还是他,他在跟连长提意见的历史中,就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在决定撤出梅村的时候,高伟平不敢开口问,只能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李久,而李久只是回答了四个字,“兵不厌诈”。

李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货郎看到刷的标语瞬间就变了,白白的墙上变成了“仁丹”广告,变成了香烟广告,而村子里的所有关键密道口全部安设了,告诉那些佃户,不要反抗,不要乱说,当“顺民”。

侦缉队率先冲进了村子,村子穷的可以,看不到游荡的鸡,也看不到溜达的狗。佃户在附近的田里正在忙,眼瞅着就要夏收了,佃户就盼着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