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处置(2 / 3)

谍海孤雁 怕热胖子 1990 字 6个月前

耐用的材料,适合于体力工作者使用,成衣那边也有工装,跟后世的很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口袋多。

叫这个名字也不是没道理的,将成本、售价这些压缩到普通民众能承受的程度后,已经在码头、车站、工厂这类地方悄悄流行起来。

另外自行车厂已经投产了一段时间,是采用了产业链布局,有新投产的相关零配件工厂,也有整合入股其他家族的旧厂,整体反响还算可以。

但因自行车是彻头彻尾的工业品,还涉及不少重工业门类,哪怕尽可能进行国产化,还是有不少原材料、零部件需要进口,而且工业往往还讲究规模效应、技术优势这些,其在成本上与国外产品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导致利润较薄。

至于摩托车,林家也都出产发售了,可惜除了媒体上叫好的几篇报道,并没有激起多少水花,听过林文卿的描述,发现所谓林家产的摩托车,就是自行车放大加个发动机的初代版,想想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前者,林默的建议是尽可能坚持并持续投入,想办法让进口的零件、材料这些也尽量自产,没有一定底子,是吃不到工业利润的,至于后者,因为林文卿了解的也不是很详细,而他目前也确实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林家效益非常好的厂,还有一个,就是光学玻璃公司,是林默三叔林镇涛让家里搞的,估计是训练出的狙击手效果不错,想让投资弄瞄准镜这些。

可惜那玩意不是随随便便能搞出的,目前也就披了层皮,挂了个光学玻璃的高大上名号,名义上的主业是搞眼镜镜片这类光学玻璃,实际业务卖的却是墨镜,好的墨镜镜片材料还是进口的,林家能自产的全是那些低劣的劣质货,甚至产量最大的还是冒充墨镜玻璃用的带颜色普通玻璃。

当然了,也不是啥正事也没有干,像是玻璃生产相关的人才,玻璃镜片加工打磨这些所需的技工、技师都在培养,但与光学玻璃相关的,就没什么办法了,只能招募了一些稍微相关的人研究研究。

这玩意妥妥高端行业,就算有公司工厂倒闭也轮不到他们来捡便宜,林默的建议都只是多培养技工技师的手艺,做相关设计研究,以后看看能不能具备加工能力,有的话可进口原料来弄。

剩下的,很多就是各家合作弄的一些传统工厂,或是搞配套的企业,前者情况普遍都不差,也就一些搞来料加工、组装的企业,受银价大幅上涨影响,不太乐意开工,所以账面上也没什么利润增加。

后者搞配套的,好坏情况多数依赖于凑在林家周围这批人,在相对应行业的生意,外面的生意基本接不到太多,不过目前银价飞涨,倒是有部分企业投来目光,但具体能接多少新生意也没定数,很多都是在观望、试探。

毕竟对于从事来料加工、组装生意的工厂而言,只是现在银价涨太快,早早花出去不合算,但在国内采购又不是不花钱,甚至同样的钱,买到的还更少,投来目光,只是银价这般剧烈波动,让他们有些不安,多做几手准备而已。

“对了,一直没提到孙善明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家里情况了解得差不多后,林默问起这个问题。

“还没定下怎么处理呢!”林文卿回复了句,解释道:“处理是肯定要处理的,但具体如何处理,让家里犯了难。

让其赔付那段时间船厂的全部花销,他赔不起也不合适,毕竟船这些我们也挽救再利用了,而且他做的这些事,林家当时也是同意下来的。

但只赔付一点损失,林家又不太乐意,毕竟其中耽误的时间、精力乃至名声这些,可不是赔偿点损失便能一笔勾销的,而且林家也不太乐意接受金钱赔付。

但他又是新招揽过来的,不算林家人,用林家的方式惩罚也不合适,而且林家对实业这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