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 许秋:“我打算试着冲击一下CNS。”(求订阅)(4 / 5)

习时间。

有的人认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需要天赋,天赋不好就学不好。

还有人声称:“要不是因为我高考英语只考了50分,我就去清北大学了,现在只能上一所普通的211。”

但现实是,对于学霸们来说,最终能拉开高考分数差距的科目,其实是语文。

看看700分左右学霸的分数结构,数学几乎是满分150,最多错一道选择145,英语一般140+,语文120140,理综280+。

其中,语文的分差是最大的,也是最难提分的。

另一方面,英语可能是唯一一门大学毕业离开校园后,还能继续发挥大作用的课程了。

选择深造读研的就不说了,英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专业课。

选择就业的话,精通英语也能让自己多一种打破内卷的方法,那就是走出去,赚外汇。

而且,很多工作机会,都是要求熟练英语的,但几乎没有听说过精通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的要求。

当然,其他科目对人的影响是隐形的,比如数理化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提高口才等等,但这些能力很难作为一个门槛存在。

而英语对某些行业,比如高端服务业、外企之类的,是实实在在的一道门槛。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能力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差别,就算把一个985本科生拿出来和九个普本大学生PK,排除学校出身的考量,那个985学生不见得就能脱颖而出。

但在现实的求职过程中,“985”可能就在这十个人里面胜出了。

精通英语,也是类似的情况。

邬胜男上周一方面辅导两位本科生,开展FOIC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器件测试等实验。

另一方面忙着杰青基金申请书的撰写,申请书大体上分为三个递进的部分——近红外受体材料的开发、半透明器件、叠层器件,现在这三个部分都有前期工作作为支撑。

撰写基金申请书还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主笔写一个本子,要比撰写一篇SCI大文章都要费心费力,毕竟本子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申请到经费的,因此在各方各面都要做到极致。

好在许秋只是负责提出一些指导意见,倒是相对比较轻松。

莫文琳这周的叠层器件实现了13.5+12.314.0,算是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不过该说的话都被许秋给说了,她就只是报道了一下自己的三元体系进展,基于J2:PCE10:IEICO4F的体系,效率12+。

最后,轮到四个本科生汇报。

他们虽然都是萌新,但积极性都很高,学习劲头十足,现在进组接近两个半月,基本上可以算做半个劳力来用了。

这也主要是因为他们每周到课题组的时间只有两三天,如果是干满五六天的话,每个人都可以约等于一个孙沃。

毕竟,科研这东西门槛说高也高,说低也低。

单独实验操作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把流水线上技术工人拉过来培训一个月、两个月,基本上该学的都能够学的会。

最主要还是看背后的科研思维与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发文章的时候,给出想法的人、撰写文章的通常被认为贡献更加大,会挂一作,而实际干活、做实验的人贡献相对较小,会挂二作的原因。

组会结束后,许秋跟随魏老师前往材一218。

魏兴思向许秋递过一瓶巴黎水,然后拉开办公桌旁边的转椅,笑眯眯的说道:“来,这边坐,详细说说两个效率破14的体系。”

许秋也没客气,拧开巴黎水的瓶盖,喝了一口,润了下嗓子。

这不就是汽水嘛,淡淡的青柠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