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十年寒窗无人问,专业选错天下知上(2 / 3)

候,全国上下基本都是农民,但也是随着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在美国的农民只占全国人口的2。那如果站在当年来看这个问题,有98的人都要失业,但其实并没有,他们只不过是失去了旧的工作而已。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因为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提高,人们得以从低效率的工作当中解放出来,去参与效率更高的工作。不但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还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并且让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也将得到提高。这是从历史当中找寻到的,技术发展不对会人类社会的就业问题造成冲击的例证。

技术取代了旧的工作确实会产生大量新的工作,但是今天失去的是一个客服的职位,一个驾驶员的职位,可能被创造出来的是一个算法工程师的职位,一个生物研究员的职位,要怎么让一个客服,一个司机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呢?

比如无人机的出现,飞行员的工作确实是消失了,但同时在维护、远程控制、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创造除了更多的机会。

美国军方每派出一架无人机飞跃叙利亚,需要30人在幕后操作,还需要80个人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1个工作换来了110个工作,非常的划算。但问题在于这些新增加的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门槛非常的高,甚至被淘汰下来的飞行员都从事不了。

在过去的自动化浪潮当中,劳动者都是在一个又一个的低技能的工作之间迁移。1920年,农业机械化让在农场里工作的工人去到了拖拉机车间里工作。1980年,工厂工人失业去到超市当收银员。这样的转变在过去是可行的,因为从农场到工厂,从工厂到超市,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了。

但是有了弱人工智能呢?就算无人机驾驶员和资料分析员的岗位缺人,美军也应该不会找一个失业的客服来填补空缺吧?

虽然出现了很多新的工作,但是仍然会发现“无用阶级”的日益庞大。这就像是19世纪汽车取代马车时的情景,大部分人以为自己可以从马车夫转行去当出租车司机,对不起,他们并不是马车夫,而是被淘汰的马。

程颖最后补充道“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大秦科技公司对社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需要管理部门的协助,让华夏人可以转行为马车夫,而不是被淘汰的马。”

专家教授们对大秦科技公司了解之后,都明白中低端的从业者被替代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他们探讨的话题从智能翻译和智能客服两个项目,渐渐变成人工智能对全人类的影响。

拿翻译这个职业来说,像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的高端翻译,艺术性的文学翻译还不会被替代。

一者涉及到国家安全,另一者是因为智能翻译的局限性,现在的弱人工智能可以保证准确性,但是还做不到艺术性。

不过等弱人工智能进化到强人工智能后,这些行业的翻译不再是问题。最后会有999,甚至更多的民众,不再有学习外语的必要。

当一个人讲华夏语,一个人讲英语,两个人可以无障碍的交流时,学习外语对绝大多数人将毫无意义。

有杠精可能会说,带着设备交流不方便,那每个人从小到大花费上万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外语就方便了?

不是说智能翻译比掌握一门外语更方便,而是它解决这个问题后,把时间用来学习别的知识,不香么?

大秦科技公司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对未来的预期,至于政策上的问题,就不是一家公司能干预的了。大秦科技考虑的更多是技术,管理部门考虑的则要更多,和谐,团结,稳定,富强,民主等。

……

管理部门的应对,和社会上嘈杂的讨论声,并没有影响到大秦科技的既定战略。智能翻译和智能客服两个产品如期在三月一号那天,全球同时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