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4章 汉皇威仪(3 / 4)

单位,如郡守府等,让郡守出面,暗中把这个祸害百姓的县令处理掉,将此事的影响控制在最小。

说白了就是无论如何处理,都要保证该县正常运转,不被县令落马的事弄的人心惶惶,政府停摆。

封建时代,稳定,长久的稳定,才是亘古不变的重中之重。

但有了这么一层竞争关系,作为竞争对手的‘我’,可能就不会再考虑‘控制事态影响’了。

原本能上报的郡守府的,‘我’可能会往丞相府汇报;原本能报告御史大夫的,‘我’可能会直接捅到廷尉属衙前,反正就是不嫌事儿大,无所不用其极把事情闹大就行。

在‘我’的围追堵截下,竞争对手自然是身败名裂,‘我’也在郡都邮的竞争中强势胜出,但此事引发的社会影响,却是在直接透支整个政权的公信力,以及威信。

而这种状况,甚至还是官场竞争中相对良性、相对有节操的竞争方式——要是‘我’没下限一点,那完全可以无中生有,污蔑竞争对手做了xxxx事。

等将来,如果‘我’在竞争中胜利,那对于已经成为上司的‘我’,竞争对手自然是不敢乱来。

即便是失败了,有人问起‘你怎么污蔑xx呢?’,‘我’也可以大手一挥嗨,我这是听信了小人谗言啊~

那人又问小人?是谁?在哪?

而这个问题,显然不会得到‘我’的正面回答。

这,才是华夏官场排斥、反感越级汇报、越级举报的根本原因动机不纯粹。

反过来,到皇帝刘弘这里,那就是反过来了——不能向下越太多级考察。

倒也不是说,汉室的官员人均和珅,不想让刘弘看到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而是皇帝向下越级考察的举动,往往会被理解为‘鼓励百姓、官员越级上报’。

道理再简单不过隔壁县的某某县令被皇帝定向反腐,县尉当场晋升为县尉,那你同样作为县尉,看向县令的眼睛会不会带上些许不怀好意?

——只怕是当天晚上,就要有一封匿名举报信被送上路!

对于这种政治规则、秩序,刘弘虽然谈不上支持,却也没有太过强烈的排斥。

存在即合理。

这两年皇帝坐下来,刘弘最大的心得就是要想改变任何一个稳定运转的东西,其难度都不亚于完全重新做出另外一个稳定运转的体系,来作为替代品。

就好似后世的电脑程序一样看上去或许错漏百出,但只要他运转了,那最好还是不要去碰它了。

n,很可能会比程序本身还要多。

具体到国家政策、规则、秩序也一样。

无论一个体系看上去有多么不合理,多么匪夷所思,只要他在稳定运转,就足以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看上去牛头不对马嘴的体系,恰恰就是此事当前阶段的最优解。

起码也是相对优解。

就拿官员不越级汇报来说,从刘弘,以及后世人的角度来说,这必然会导致官员监管出现死角,加剧贪污。

但要是不这么做,那官员很可能该贪腐继续贪腐不说,还开始玩儿起后世大明朝文人言官那一套‘闻风奏事’。

所以,就目前来看,在没有更好的监管体系,没有更加高效率的行政体系的情况下,杜绝官员越级报告,就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比起东林党争,贪污什么的,实在是‘太纯洁’了些。

但对官员如此,对于百姓,刘弘却不那么认同‘皇帝不向下越级考察’的说法了。

皇帝与底层百姓对话,能对政权安稳造成什么影响?

除了官员心里有鬼,担心百姓跟皇帝告自己的状之外,刘弘想不出第二种理由,能为‘皇帝不向下越级考察’的说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后世康麻子还微服私访,七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