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打,要么跪。
通常情况下,这两个选择会带来同样的结果——要是打不过,那就跪的麻利点,也能谋求一个生存机会。
如果打过了·······
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就像钢铁意志想要统一西伯利亚,结果硬生生让毛子从奴隶制社会直接进阶到现代社会一样。
如今,匈奴还算是处于游牧政权统一草原的上升期,摆在匈奴面前的,还剩下最后一个敌人在河西苟延残喘的月氏。
但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匈奴最多会在三年之内,就和历史上那般击溃月氏,将月氏人敢去伊犁河,由此彻底统一草原。
再然后,就是匈奴为了追月氏人踏过伊犁河,随即发现一块全新的‘大陆’——西域。
在草原‘三足鼎立’时期,月氏人在忙着骑墙,想做渔翁;东胡人依旧沉寂在‘草原霸主’的历史荣光之中。
只有匈奴,在冒顿的带领下不遗余力的吸收、征服其他草原部族。
到最关键的一战,即匈奴以弱胜强,彻底掀翻东胡的霸主地位,把参与的东胡人感到大兴安岭的冰天雪地里捏泥巴,把东胡王的头颅拿来制作酒器的那一场战斗时,匈奴,已经有了‘百蛮大国’的雏形。
现如今,匈奴光是本部,即单于庭、左右贤王、四大部族加在一起,就已经有了四十万以上的‘人口’。
这里的人口,指的可不是四十万人,而是四十万个具有战斗能力的牧民,以及其所拥有的家庭!
若是将其他的附属、奴隶部族计算在内,匈奴的人口,便大体在将近二百万人。
这二百万人,就是冒顿敢一言不合,就纠集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只为给刘弘、给汉室一个‘教训’的底气所在。
只不过这二十万人,并非全都是‘战斗编制’。
本次南下,冒顿带来了单于庭本部的十二个万骑,近十万人;
左贤王、右贤王本部的各四个万骑,共六万多人;
折兰、白羊、楼烦部各两个万骑,近四万人;
以及呼揭、浑邪、休屠、卢水、兰氏、须卜氏、且渠氏、呼延氏八个正派附属部族的各一个万骑,大约五万人。
但想想就知道一场参战人数远远大于十万人级别的大规模战役,显然不可能是双方各派二十万人,然后来一场‘二十万vs二十万’的大型v。
首先,作为匈奴象征至高威权的单于庭本部,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下场参战的。
——最起码,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马邑城外参战。
而左、右贤王两部,由于其掌控者本身具有单于继承权,在匈奴‘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下,显然是先天具有‘兵变动机’。
所以通常情况下,单于庭大帐所在之处方圆五百步,要么全是单于庭本部的护卫。
而在战争中,左、右贤王两部分也很难有机会参战。
——为了不让对方杀了冒顿,然后成为新的单于,左右贤王二人都必须紧紧跟在单于大帐边,监督、威慑对方。
这样一来,能大概率参与战斗的,也就只剩下白羊、楼烦、折兰三部,以及其余的八个附属部族。
那问题又出现了白羊、楼烦、折兰三部,再加上附属八部族,共十一个部族,就意味着有十一位王。
要是十一个部族都一股脑压上去,大家伙听谁的?
再者光是白羊、楼烦、折兰三部,就是六个万骑,满编三万六千人了。
除了云中城那样的刺猬之外,整个已知世界,能让这三个部族的三万多骑兵集群吃闭门羹的地方,一个手指头就数的过来。
——而且基本全都在长城以南!
很显然,马邑并不在那几个‘坚城’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