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东西。
信中没有丝毫关于租佣调改革的内容。
停征口赋、减少田租,可以以佣金代替徭役,这些是扶苏在奏疏中详细解释给始皇的。
然而在始皇的回信中,除了对伐楚和谈的咨询,没有半个字是与租佣调有关的。
放下信件,扶苏忍住了食指敲击桌案的冲动。
怕吵醒好不容易睡下的婴孩。
是始皇对此毫无兴趣,还是觉察到此举会对贵族大户们造成的冲击,使得就连始皇都觉得有些棘手?
隔了两三千里要去揣摩王上的心思,即便对于已经从甘茂那里学了不少的扶苏而言,仍觉雾里看花。
不过此事不急,即便是到了统一之后再行也完全来得及,只是到时因为大规模的六国遗民涌入,会使局势会更为复杂一些罢了。
况且,这也是急不来的。
扶苏要停征口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鼓励生育。
昭国的问题并不在于土地兼并。
虽然在商鞅变法之后,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必然导致了兼并的发生,然而在这个地广人稀的时代,比土地兼并更显著的问题是可以进行耕作的人口太少。
尤其是赖以成为昭国根基的昭人还是太少。
随着郑国渠的开发,关中千里盐碱地变成沃野,使得关中人口一再膨胀,但这还不够。
在始皇,以及扶苏对未来的构思中,关中的人口至少还要再膨胀两倍,甚至三倍,才能堪堪止住关中不断流失的血液。
而田租的减少,自然是鼓励拓荒。
拓荒而得的土地,可以免征三年的土地税。
人口与耕地,这是这个时代,乃至于人类整个封建时代都最为重要的根基。
但这与新兴土地贵族的利益相违背。
而要统一天下,靠得正是这些新兴的贵族。
因为这些贵族的兴起,正是凭借军功的。
前面提到过,昭国的土地制度,是与军功制紧密而成的。
有多高的爵位,才能享有多大的土地。
并且随着爵位的提升,需要向国家缴纳的赋税就越少。
如此一来,为了减轻赋税,没有实力在战场上争取军功的平民,在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的压力下,自然会想要托庇到高门大户的门下。
那么如果扶苏推行新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呢?
能够成为自由农,有谁会愿意做别人的奴隶,即便这个地主目前还是很友善的?
是在统一之前趁着大户们的实力还未鼎盛就进行限制,还是留到统一之后再卸磨杀驴?
这便是摆在始皇与扶苏面前的难题。
更难的是,这一次,扶苏无人可以讨论。
樗里偲、蒙恬,乃至于甘罗李清等人,无一不是出身于新兴地主贵族的家庭。
而扶苏的新法,正是要对他们的家族开战。
不经意间,扶苏的手指滑向了桌案的边缘。
那里,静静躺着最后一封还未开启的信件。
白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