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烧出来的还是红砖,只有最角落的位置是青砖。原因在于泼水之后,窑膛封闭不好,内里还可以进入空气,算是自然冷却,没有缺氧环境,自然还是红砖。
可在他自己换了一种方式即烧制的末期将洞窑的排烟口和窑膛进气口密封,不让空气进入,窑内形成一个缺氧环境,不用泼水就可以形成青砖或青瓦,只不过冷却时间稍长,出窑慢。
所以丁奇还是准备制作大量红砖红瓦,青砖或青瓦会依据需要来进行烧制,比如以前农村那种青砖大瓦房可是丁奇非常喜欢的。
这三口下沉式洞窑,花费了整个部落近二十天的时间、全员齐上阵才挖好,窑体还进行了加固,窑门那里用之前烧出来的红砖进行堆砌,相信在烧过一次之后,整个窑体会更加坚固。为防止雨水倒灌进坑内,丁奇还让荆他们架了一个大型木棚,只为防雨。
烧砖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体力活,需要很多人力和时间,加上前期制晾砖坯的时间,出一窑砖大概得需要二十五天时间,如果从循环制作砖坯来看,这个时间会逐渐减少至二十天左右。
但经过这挖洞窑的二十天时间,气温越来越高,已经回复到零度线上面,积雪开始融化,估计再有二十天左右就能融化完,那时部落就要准备前去原鹿部落所在地,和其他部落开展交换活动了。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烧砖,只能先紧着陶器、武器和金属工具制作上。
在建洞窑的同时,丁奇在原灰窑所在地又新建了一口下沉式灰窑,形制和青部落那里挖的灰窑一致。这两口窑就是为了制作金属武器和工具。
这次制作金属用具,除子使用之前的模具之外,丁奇尝试使用了一种翻砂铸造工艺来制作青铜锅,就是农村以前铸铝锅铝勺的方法。那个时代,家家户户都使用铝锅,好多家户都是铸锅师傅进村时买人家现成做好的锅。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多多少少知道人家是如何铸造的,关键是模型得制好。
不得已,丁奇亲手制作出一个圆底的陶锅,烧好后当作翻砂的模来使用。
砂土是丁奇在周围转了一大圈找到的泥砂,烘干去杂筛几遍之后,将细砂加水成湿砂放在一边备用。
将陶锅拿过来,里面填满湿细砂,压瓷实后,倒扣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提起陶锅,算是将锅的内模型制出来。然后将陶锅放在一个比陶锅高的木板槽里,周围
填满湿细砂,压实后在底部用木棍捣出一个洞,作为浇铸青铜汁的入口。
随后将这个陶锅轻轻取出,再将木板槽严丝合缝地倒扣在那个内模型上,不能有偏差,要不然会造成青铜锅壁厚薄不均甚至制作失败。
这是丁奇凭借印象来进行这种翻砂铸造,他还需要进行改进,才可以将刚才提到的厚薄不均的缺点去掉。
不过看着自己制作的第一青铜锅,丁奇还是比较满意的。只不过锅底的那根青铜棍让人看着别扭,只好拿出多功能瑞士军刀,用钢锉将它锯掉。当天晚上,丁奇吃上了用青铜锅炒出来的一份冬笋炒肉片,味道似乎比之前陶锅做出来要好吃一些。
部落上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生产,各种青铜武器和工具制造出来,如斧头、锯子、铁锹、长矛和青铜钉。
长矛是丁奇早就想制作的武器了,在古代矛这种武器可是在冷兵器之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刀配合可以进行完美的攻防。之前让狩猎队员练习刺刀术,也是为了配合长矛使用的。长矛将成为狩猎队员必备的三件武器之一,其他两件武器则是弓箭和开山刀。这些青铜矛配上结实的长木杆,矛头裹一个兽皮套进行遮掩,战斗时摘掉就可以使用。
青铜钉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还有那种用在大梁上的抓钉,这些是为了以后制作木质家具甚至建造房梁使用。
另外,丁奇还让大家铸造了几个类似于坩埚钳子的圆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