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是却不仅仅是(1 / 2)

眼看万事俱备,刘晓开始让赵统等人剔除野猪的油脂,而他则往底部带细管的坛子里面倒腾起来。

刘晓先是把布给铺在了坛底,在上面放上最小块的木炭。然后又铺一层布,再放上小块木炭,中等木炭。

再然后则是细沙,小块卵石,中等卵石,大块卵石等等。

最后,前前后后一共码了七层。

一个粗糙简易的过滤器算是完成了!

要不是眼看着这些东西占了大半个坛子,刘晓还想继续弄下去。

他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拍了拍手,然后对几个家将说道“把咱从家里面带的东西都拿出来吧,待会要用的上。”

只见几名家将分别从身上掏出了生石灰、卤块以及一些灰白色的粉状物质。

想必很多人已经猜到了,他需要用这些东西来制作肥皂!

生石灰是由石灰岩煅烧产生的,东汉时期就已经掌握这门技术了(徐州发现过东汉时期的石灰窑遗址)。

卤块就更好弄了,说通俗点就是平常百姓家吃的盐块,这里面含有很高成分的氯化钠。

最难弄的要数那些灰白色的粉状物质,里面含有很高成分的的碳酸钠。

也就是纯碱,日常中又被称作苏打!

天知道刘晓为了弄出这个碳酸钠废了多大的功夫!

中古代是没有纯碱的,更不用提什么小苏打。这时候的面团发酵还是要自然的酵母菌发酵,哪里像后世那么简单。

要一直到十八世纪末期。外国人吕布兰才发明了制造碳酸钠的办法。

由于这个办法有很多弊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才被索氏制碱法取代。

关键无论是比利时的索尔维,还是更早的吕布兰都对技术保密。

直到1943年,我国侯德榜先生发明出侯氏制碱法。

所以说刘晓前几年在涿郡老家打基础的时候可没闲着,他有一大半的时间都花在了准备这些基础物质身上。

刘晓先是用古人的办法,从某些晒干了的海藻所烧成的灰烬中提取碱,但是杂质太多,效果不好。

然后又特意费尽辛苦找了盐碱地和盐湖,想从天然资源中获取碳酸钠。

这个量倒是够刘晓用的了,他储存了很多。

可这种方法被地形所限制,刘晓又害怕来的荆州之后找不盐碱地和盐湖。

更不用说天然碱矿了,h南的桐柏县倒是有我国最大的碱矿,可谁知道桐柏现在叫什么名字。

最后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总刘晓算从荷叶当中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荷叶碱!

通过水煮——过滤——加热的方法,先让荷叶碱溶于水中,水煮高温便于荷叶碱的溶解,然后过滤掉荷叶与其他杂质,加热蒸发水分。

最后,留下来的白花花的东西,就是荷叶碱了!

最后在把荷叶碱稍加反应,便能够得到刘晓所需要的碳酸钠了。

刘晓欢快的吹了一声口哨~

强碱弱酸显碱性!

高中化学一个简单的皂化反应,放在古代可真他娘不容易啊!

但是赚钱的方法千千万万,刘晓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做肥皂出来卖?

用来做玻璃和漂洗羊毛难道不更赚钱嘛?

用来印染、制革或者炼钢难道不香嘛?

那是因为有比肥皂更为重要的东西!

当年,油脂的皂化反应是必考知识点之一,只要用心学了都不会忘记。

而且刘晓也不指望自己做出来的肥皂多么洁白如玉,有点杂质什么的对于这个时候的大汉人来说根本不是事。

更不用说他脑子里面有许多成熟的皂角配方,这玩意之前在故宫参观的时候给记下来的。(故宫留存很多皂角配方)

只见刘晓先拿了个盆过来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