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感激的向谢绾道谢,谢绾摆摆手,略带笑意的说,
“在电力技术这条路上,希望你能坚持不懈的探索下去。有什么成果,记得写信告诉我,托鲁尔实验室转达给我也行。”
离开鲁尔实验室之后,谢绾想到发电机的动力问题。
实际上用蒸汽机发电也是可行的,但这个时代蒸汽发动机体型巨大,能效比太低,再转化成电力得不偿失。于是他顺便去拜访了埃森大学,跟化学和机械教授们讨论一种新型发动机的构想,即在密闭空间里引发燃烧和爆炸,推动活塞做功的发动机。
埃森大学此前在与克虏伯钢厂合作研发合金钢中就做出了突出贡献,谢绾在离开前表示,支持埃森大学建立一个专门实验室来做推动新型发动机的研发,为此谢绾个人愿意投资一大笔钱,另外,克虏伯钢厂也会全力支持这个项目——内燃机的气缸对钢铁的强度和韧性要求都很高,没有克虏伯造枪造炮的合金钢技术可搞不定。
坐在返回波恩的专列上,谢绾看着火车头前面喷出的巨大白烟。
想想过去近二十年对这个时代的科技的作用,其实也就是紧赶慢赶的加快了一点点进程,大多数时候也得看天意。从工业革命开始,技术的提升就从一个老工匠窝在家里敲敲打打,变成了成百上千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各司其职的系统工程,没完成前置技术或者理论铺垫,后面的技术死也不会出来;没有工商业把技术市场化,技术出来了也是屠龙之技;而没有军队和政府的庇佑,在这个重商主义泛滥的时代,工商业也发展不起来。
谢绾摸摸已经开始脱发的头——再一次感受衰老的感觉真不好。
回到波恩的执政官邸,侍从官向他汇报完离开期间的工作后,补充了一句,
“有一位东方的先生,还给您带来一个包裹。”
“东方的先生?从埃及来的吗?”
侍从官见谢绾一脸茫然,继续说道,
“我想应该是从清国来的,等了您好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