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好。他几次想上前跟德莱塞握手,说几句安慰的话,都被德莱塞漠视,心中一阵酸楚。直到三天后,举行葬礼,德莱塞作为亲属接受访客问候时,两人才第一次握手,说了两句客套话。葬礼就在这家医院所属的教堂举行。教堂容纳了一百多人,基本上是埃尔福特和瑟梅尔达认识德莱塞一家的亲友。
早上11点整,仪式开始,送葬者排成两列进入教堂,在门口的本子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分散坐在椅子上,第一排是德莱塞的直系亲属,老太太被搀扶着坐在这里。教堂中间原先放讲坛的地方放着棺材,棺材被白色的鲜花和蜡烛环绕着,上面有个巨大的十字架。
教堂里响起了一阵管风琴音乐,音乐神圣而有一丝淡淡的哀伤,音乐声中夹杂着低低的抽泣声。接下来是神父的致词,
“全能的天主圣父,你是生命之源,你借圣子耶稣拯救了我们,求你垂顾约翰?克里斯蒂安?德莱塞,接纳他于永光之中。他既相信你的圣子死而复活;愿他将来复活时,也能与你的圣子共享荣福。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你是圣子,他是天主,和你及圣神,永生永王。阿门。”所有人也轻声跟着念道“阿门。”
中间众人又一起唱了几次圣歌。教堂仪式结束后,六位教士走到棺材前,鞠躬后抬起了棺材,走出教堂。此时教堂响起了钟声,伴随着钟声,棺材在前缓缓前行,亲友在后跟随。墓地就在教堂外面,教士们把棺材轻轻地放在墓坑上的木棍上,然后用绳子将棺材吊起,取出墓坑上支撑的棍子,将棺材慢慢放了进去,再次鞠躬后离去。
修女们搀扶着老太太第一个走上去献上了一束白菊花,并将墓地旁准备的花瓣撒了一些进去,她默默地面向棺材,双手手指交叉握住,对着与自己朝夕相处几十年的丈夫,作最后的道别。接下来是亲友轮流上去告别,男人们用铲子铲一铲土,女士用花瓣撒在棺材上。谢绾也上前铲了一铲土,轻轻地洒在棺木上。
仪式结束,德莱塞夫妇与母亲告别后匆匆离去,德莱塞没和谢绾说一句话,德莱塞夫人和谢绾匆匆地打了个招呼,也跟着离去。
这种情感上的事,是谢绾最不会处理的,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来挽回德莱塞。此时真是心情郁闷到了极点,直到来了位谢绾完全想不到的客人,才让他情绪分散了一些。
来人是阿姆舍尔?罗斯柴尔德。这位大资本家带着一皮箱的外伤药,甚至带来一位据称是莱茵地区最好的外科大夫,大夫先给谢绾做了一番检查,又仔细看了谢绾的病历,然后就去跟谢绾的主治大夫沟通去了。谢绾有点受宠若惊,他问道
“罗斯柴尔德先生,您这是做什么?”
“给您看病,冯?谢阁下,确保您能早日康复。”
谢绾莫名其妙地看着阿姆舍尔,眼神流露出“我们的交情没这么好”的意思。阿姆舍尔笑了,在谢绾的病床旁坐了下来,
“您是我们犹太人的朋友。”
谢绾更不明白了,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阿姆舍尔叹口气,
“一本叫《日耳曼狂热》的书您看见过没?”谢绾想了想,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拿出一本,回答道,
“送我来医院的商人说,我被救起来时在我身下压着,以为是我的书。没被烧掉也算是幸运吧。”
阿姆舍尔点点头,接过谢绾手里的书,抚摸着说,
“这是我们犹太民族的著名宣传家、作家、出版商索尔?阿舍尔的书,它批评并提醒人们警惕日耳曼人至上论,那些人烧这本书,就是为了煽动敌视我们犹太人。”
谢绾点点头,表示理解。阿姆舍尔接着说,
“当您被威胁烧书时,您没有动手;也是您的牺牲,让世人对这帮人警惕起来,朝野都在怒视他们,王室和内阁马上要下重手整治这帮人。您勇敢地面对犹太人的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