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注意。”
黄百药愤愤不平,“这大乾朝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难道就只有我们黄家拿那点好处吗?如今天下,谁没伸手?陛下凭什么就盯着我们黄家不放,非要和我们过不去。”
这次黄正宜出事,确实搞得黄宗羲很被动。
如果他黄家身正不怕影斜,黄宗羲大可直接带着百官与皇帝对着干。
黄宗羲看了黄百药一眼,并未解释高欢为什么针对他。
他只以为是高欢进来后悔了,并不愿意放权,却不知道两人之间的矛盾,是从否决了高欢支持的教育改革,就已经开始了。
高欢心里很清楚,皇帝集权的道路走不通,随着社会发展,科学兴起,民智开启,皇权专政必然最终走向末路。
因此高欢对于黄宗羲的思想,是默认观察的态度。
在黄宗羲一派,在廷推中击败李岩,成功组阁当政后,高欢并未进行干预,也想看一看黄宗羲打算怎么改革。
可高欢很快发现,黄宗羲与他想要的改革,并不是一回事。
高欢愿意放权,是想将权力还给天下,而这必须开启明智,让百姓受到教育,提供帝国的识字率,让普通百姓,以及百姓的子弟,有机会参与到帝国的政治中来。
黄宗羲的改革,是希望皇帝让渡出权力,但这个权力,却并不打算和普通百姓分享,而是让东南士绅大族和商贾来掌握这个权力。
这也是黄宗羲一派,否决高欢支持教育改革的原因。
若是按着高欢的意思,帝国百姓的子弟,人人都要入学堂,接受教育。
那今后得有多少寒门进入官场,东南士绅大户和豪商巨贾,就无法垄断权力。
高欢看透这一点,自然要拿下黄宗羲,否则用不了五十年,门阀士族就会在大乾帝国死灰复燃。
高欢建立的帝国,是要圆迈汉唐的,岂能走回头路。
政治上的分歧,让高欢与黄宗羲的矛盾,已经无法调解。
黄百药说的是实情,帝国近些年来,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而在发展之中,绝大多数官员身上都存在问题。
黄家在百官,拿得还算是少的。
现在高欢咬住黄正宜的问题不放,拿官商勾结说事。
黄宗羲眼眸中忽然露出一丝狠戾之色,“你在京中交际多,可知道宗室和皇亲国戚中,有谁不干净?”
黄百药闻言,眉头一挑,“父亲的意思是?”
黄宗羲现在也是不装了,“陛下不是认为正宜有问题,欲借此事做文章么?本官就给陛下找个问题更大的出来,看陛下怎么应对。同时淮安那边,告诉正宜,在巡察御史参与案件之前,便让一些人彻底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