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县西北的莲花山山区。
去十月份刚刚搬迁过来的等离子体研究所。
此时正在紧张的忙碌之中。
魏风满眼血丝的盯着电脑,周围的董宽、李志民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在疲惫之中,他们眼神中也充斥着兴奋和火热,正是这种信念让所有人暂时忘记了身体的疲劳。
在巨大的实验室内部,金乌一号(丙—23)此时正在运转着。
四台射日弓组成的激光反应炉,瞬间向反应炉核心处输出激光,激光总能级高达426万j,蕴含着高能级的激光,在照射到核燃料(dd)上面。
与此同时,激光反应炉的磁束缚系统将变成高温等离子体的dd核燃料再一次加速,让高温等离子体更加炙热,促使高温等离子体达到核聚变的临界点。
高温等离子体到达核聚变反应的临界点之后,激光反应炉与核聚变反应炉的通道打开,临界等离子体被注入核聚变反应炉之中。
此时核聚变反应炉的磁束缚系统,将注入的临界等离子体进一步加速,刹那间核聚变反应产生。
核聚变产生大量的光和热、高能射线,以及让人最头疼的快中子。
这些快中子在向四面八方溅射,不过这一次它们遇到了一层阻隔,液体的碳化合物将这些快中子吸收进去。
而且这一层碳化合物液体,是在管道之中流动的,通过和外面碳液交换系统,这些吸收了快中子的碳液正在迅速来吸走,新的碳液在另一侧补充进来。
碳液交换系统上有三重温差发电系统,可以将碳液76左右的热能转变成为电能。
经过温差发电系统之后,这些炙热碳液重新变成了冷却碳液,又被重新注入核聚变反应炉里面,循环往复的利用。
与此同时,核聚变反应炉的光和射线,反射镜聚焦在激光发电系统上;同样核聚变反应炉上面还有另外一套三重温差发电系统。
这些发电系统,让金乌一号核聚变反应炉核聚变中61的能量转变成为电能,刨除各个系统的自持能量,有效能量转换为581~593左右。
“报告第一壁碳液达到中子饱和。”
“更换新液。”李志民连忙拿着对讲机吩咐道。
“收到。”
金乌一号的核聚变反应炉,不仅仅得利于黄明哲和魏风俩人的等离子体湍流模型,更加重要的是第一壁的碳液材料。
这个碳液材料,是魏风设想出来,黄明哲研发出来的奇特材料。
碳液可以吸收中子,加上碳液是液体,具备流动性,可以进行热能交换。
而且碳液还具备另一个特性,那就是碳液在吸收中子之后,和被中子强制转变为t(氚)和其他一些元素。
这个过程叫中子饱和增殖反应,而这些碳液之中的氚,也就是超重氢。
既可以分离出来后,加入核聚变反应炉里面,作为核燃料使用;当然也可以分离出来后,作为氢弹原材料使用。
由于氚在蓝星之中的含量非常少,加上半衰期非常快,大概只有12年左右的稳定期,导致了氚不仅仅价格昂贵,而且保存也非常困难。
国内方面倒是有可以保存氚的方法,那就是神秘的于敏结构。
金乌一号的碳液更新系统,启动之后,一侧向碳液循环系统注入新的碳液,一侧将中子饱和碳液吸走,确保碳液循环系统里面永远有碳液。
而被吸走到中子饱和碳液,通过三重温差发电系统之后,叉开到另外一条管道。
通过一条管道,这些饱和中子碳液被输送到三公里之外的碳液处理工厂里面。
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还有不在少数的工业机器人,将这些碳液注入离心机分离系统之中,碳液里面的氚很快就会被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