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黎民百姓们,活的太苦了。
也难怪当年的屈原,总是哀民生之多艰啊。
……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吴家村和贾家岭如今残存下来的人,就只能联合在一起,准备在山上的高处,共同建立一个联合的住所。
现在的他们,加起来也就只有200多个人。而吴鸿生一大家子的人,是30多个。而且,青壮年的男性特别的多。
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农业社会里,青壮年男性一直都是,一支特别重要的力量。
吴鸿生家里的男人多,他自然就有了一部分的话语权。
有些人去了,吴鸿生现在所住的山洞里。然而,那四个串联在一起的山洞,根本就没办法同时容纳,将近300人的村民。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吴鸿生就首先提议了,他们一定要在山上,修一个结实牢靠的住所。
因为按照村里老人们以往的经验,出现大灾之后,这一带地方一定会出现山匪,和已经失去土地,没办法生存的流民。
山里的人都知道,山匪流民们杀人不眨眼。在食物无法供应的青黄不接的时日,他们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经常性的跑到一些村庄的周围,偷杀几个孩子吃。
如果他们的人数多了,他们会议几百人的规模,几千人的规模,甚至是上万人的规模,不断的冲击着一个个的村庄。
接着,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把所有能够吃的东西,都给吃了。
另外,在山匪流民的内部,但凡是弱小一点的人,只要他们一倒下,他们立马成为其他人的猎物!
吴鸿生是40多年前,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想当年,他的家族动身迁徙之时,是有六七百人的。
但是,走到了这个地方之后,他们的人就变得寥寥可数。
一想到自己当年亲历的那些事儿,吴鸿生就开始组织所有幸存下来的人,搬运山上的大石头,砍伐山上的树木,不断的挖着壕沟,做陷阱。
吴鸿生现在想修一个,可以防御敌人的小型堡垒。
虽然吴鸿生心里清楚,自己躲在山洞里,可以保一段时间的平安。
但是,能保多久的平安,他心里也不是特别的肯定。
他需要一支力量。
他需要很多可以利用的青壮年。
而吴鸿生的这些想法,吴桂芳也特别的清楚了。
她知道人多力量大。一起建造一个小型堡垒,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个挺不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