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清廷退出关内(2 / 2)

并释放所有满八旗俘虏。

这样的交换条件,可谓非常的公道,清廷也找不出多少理由来拒绝这样的条件。

所以双方在一些细节在上争论一番之后,就基本达成了一致,只不过在交接上,皆是互不信任。

但最终唐宁主动做出了一些让步,表示己方可以先行部退入山海关,关宁锦一带做为双方的缓冲区,都不得驻军,关外的俘虏也先一步释放。

不过为了防止清军违约,盛京城内的所有武器和战马之类的,新军会部带走。

这样的话,如果清廷违约,新军还有实力和时间将盛京再拿下来。

最终,清廷也同意了这个条件,因为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清廷派人监视了新军从关外的退出,确认唐宁所部兵力部撤到山海关之后。

清廷组织的人员,开始陆续从关内撤出,准备途径察哈尔部规划的一条线路进入辽东。

首先退却的是多铎、满达海和济尔哈朗所部清军,因为他们距离最远。

他们先退回京师,然后联合京师聚集起的所有满八旗,以及依然效忠他们的蒙八旗,还有在入关之前效忠他们并愿意跟随一起离开的汉八旗人员。

他们除了正规士兵,还有一些家属,一起共计十六万左右,充满悲凉的出了京师,再经规划好的路线,向着辽东的方向而去。

相比于入关时的近二十万精兵,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满清精锐损失近半,而且绝大部分是损失在新军手中。

不过现在说再多也没用了,此番退出好不容易进入的关内,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进来了。

但不退也没办法,坚持下去的结果就是整个满州族灭亡,代价太大了。

经过十多天的行军,一路风餐露宿的清廷人员终于见到了他们的都城盛京,不过此时的盛京已经千疮百孔,到处是大战之后留下的痕迹。

亲眼看到盛京城如此,不少人心中充满悲愤,一阵无言的痛心无处述说。

但是,多尔衮等首脑没时间想这些,虽然双方按照条件基本完成了各自的承诺,但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所以,他们有很多事情要做,尽快安抚人心,重建盛京城,加强防御……

而关内,在得知祸害中原的鞑子终于撤走了之后,国为之振奋,也预示着大明的正式光复。

身在应天府的唐监国、以及崇祯一朝、弘光一朝的大明遗老,皆是激动不已,满怀喜悦。

大明江山,终于在他们手上收复了,他们也算是对得起先帝崇祯了。

唐监国立即筹办、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奠仪式,以告慰先帝,告慰先祖,告慰无数死难的人们……

接下来,就是迁都京师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