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怎么来体会这些。
出了荣国府,到宁国府,王熙凤得上车下车,不能够走路。
写建园,这个园子里,整个费的笔墨。建了园子以后,还得提匾名。
这个时候把贾宝玉这个孩子,13岁的孩子的文才整个烘托出来,每一句有一个中国古代文化文学艺术上的典故。
你不懂这个,读那个一点意思都没有。
懂了以后,你觉得那里边的深厚的意味,真是让人说不出的一种文化的享受,艺术的享受,那个审美,我们中国人的审美都集中在这里面。
然后怡红院怎么出现,他写八个字。
他描写了怡红院的外形,粉墙低护。粉墙,白粉墙,低护,维护的“护”,不高,完全是实事求是。
没有说高三丈,那还是怡红院,那是一个普通的住户小院子。粉墙低护,再外层绿柳低垂,整个围着怡红院,都是垂杨柳。
这是曹雪芹写境界的手法,八个字,四个字,往往就传达了最好的境界。
比如说有一次贾宝玉病了,病起了以后第一次出门,到园子里头来散散心,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暮春,他沿着那一条沁芳溪的岸上,那叫翠月堤。
继续阅读
走来一看,他形容春天大观园的景致也有八个字,他说“桃吐丹霞,柳垂金线”,那个桃花吐放开,丹霞那个红。“桃吐丹霞,柳垂金线”,这是诗,这不是文。
他绝不用大篇的所谓描写,我写景如何如何。统统没有。
写的是走到一个大杏树跟前,看见杏花已经都落了,上面结了如同豆子大的小青杏。
于是贾宝玉由此想起一句诗来,唐代的杜牧有一句名句,就是“自是寻芳去较迟,绿树成荫子满枝”。
树叶子多了,就成了荫了,而那个杏子就满枝了,他想起这个来,而生了一个很大的感慨,时间、空间人的生老病死的变化。
也就是说,引起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乃至于宇宙观,都包含在内,他是这样写境。
他不把“境”孤立起来,他总是和人联在一起,而和人怎么连在一起,是说引发了那个人的内心精神,感情的活动。
人和大自然永远是合一,从来不能够分离。
你看《红楼梦》,你会看到这一方面,那写得真好,写境,人事也有境,我举哪个例子,例子太多了,鸳鸯抗婚涉及到全家每个人的悲欢哀乐,绝不只是鸳鸯,那叫什么笔墨,那叫什么艺术。
平儿理妆也是涉及全家,你看看那些关系,平儿受的那个不可言状的哭都哭不成声的委屈。
你看看那些场面,那都叫境。但是最感动人的是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怎么是境呢,整个家里每一个成员,在那个极端特殊的大风波、大事件当中,你看看那个作家怎么落笔,奇难万分,可是他写得那么精彩,我们很难想像。
清代一个人,我忘了他的名字,他写的读《红楼梦》的杂记里边就说过,说我读《红楼梦》,惟独是宝玉挨打这一个场面,我流泪最多。
他别的不说,我们中国人的表现方法永远是这样,为什么,是否他感情特别,单单对于这个事件那么敏感,你不能这么看。
曹雪芹这场的笔墨如此感动人,我也是如此,因为我看了这一条评语,我有了交流。
再一个例子就是1980年,美国举办第一次国际《红楼梦》大会。有一位女士,她贡献的论文就是专论宝玉挨打这个场面。
她的论点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个特殊事件当中,每一个人的精神感情,他的身份、地位,他的表现反应都写到了最高的层次,写到了最好的水平,令人无限感动。
她反对说一般人看这个说贾宝玉是叛逆者,他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