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奠基(2 / 4)

买宋 参见大总管 2316 字 3个月前

戴翼翼、陈暇、马君武、周氏兄弟等等。

他们或者第二次译介俄国文学作品,或介绍某个俄过作家,或第一次引进一种体裁,为俄国文学在我国传播作出贡献。

此外,近代译介俄国作家契坷夫作平的集子还有,周氏兄弟于1907年合编的《城外小说集》,中间收集了契坷夫的《戚施》今译《在庄园里》和《塞外》今译《在流放中》。

还有就是1909年包天笑译《六号座》《六号病房》发表于《小说时报》。

以及1916年陈家麟和陈大橙合译的,契坷夫短篇小说集《风俗闲谈》上下册,共收集23个短篇小说故事,高尔基的名篇《鹰歌》今译《鹰之歌》1908年5月由天锐译出并发表了《奥西》第4期。

而在1916年,刘半农又翻译了高尔基的《二六人》前半部发表于〈小说〉2卷5号上。

此后一年,也就是1917年,周瘦鹃又译其小说《大义》即高尔基的《意大利童话》中第十一篇。

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此时也逐渐被译介,中国读者由衷喜爱这位伟大的文学大师并钦佩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道主义情怀。

继续阅读!

像是1900年上海广学会出版的《俄国政俗通孝》中就首次捉到了托尔斯泰的《战争和平》一书。

1903年单士厘1858-1945在《癸卯旅行记》一书中介绍托翁及其影响。

1904年闽中寒泉子在《福建日日新闻》中文《托尔斯泰略传及其思想》,论及托翁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联系,指出:“??托尔斯泰以爱为其精神,从世界人民永远之平和为其目的,以救世为其天职,以平等为平和之殿堂,以财产共通为进于平和之阶梯??”

而1905年留俄学生张庆桐以其译作《李鸿章》与托尔斯泰有书信往来。

1906年辜鸿铭写的《尊王篇》和《当今,皇上们,请深思~—论俄日战争道义上的原因》两书寄给托翁,得到了他高度的评价。

1907年后托翁作品开始被译介中国。

1911年热质翻译托翁的《蛾眉之难》;1914年,马君武翻译托翁代表作之一:《心狱》今译名《复活》。

1917年陈家麟和陈大澄译他的另一代表作《安娜小史》今译《安娜-卡列尼娜》据英译书转翻译。

同年朱世溱又译其军事小说《克里米站血录》。

到了1918年,林纾和陈家麟又译其自传体三部曲《现身说法》今译《幼年-少年-青年》。

此外,托翁的短篇小说也有不少被翻译成中文,据郭廷礼统计,五四前托尔斯泰的作品被译介成中文的有30等种。

比如五四后俄国文学作品就成了现代作家译介的重点之一,这些都有利于现代翻译文学之繁荣。

近代译介法国文学的除林纾之外,伍光建和宗朴都要重点介绍。

伍光建的话,也是了不起的翻译家,别暑君朔,广东新会人。

自幼聪敏,因此在15岁时就考入了当时天津的北洋师学堂,学习期间便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而且他还是文学译论家伍之父。

所以毕业后便被保送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有机会接触欧美文学。

回国后任教于北洋师学堂,课余编写教科书有《帝国英文读书》、《英文范纲要》等,受到当局重视。

戊戌变法前后伍氏开始从事翻译,50年间共译文央哲各类书籍130多种。

“五-四”前他的译作从法国作家大仲马ADnamasiPire1802-1870的历史小说《侠隐记》,也就是如今翻译成的《三个火枪手》,以及《法宫秘史》等等,都算是很出名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