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林林总总(3 / 4)

买宋 参见大总管 2683 字 3个月前

,可以推测全部雇佣工人必定是它的数倍,可能有几千人也未可知。

江南市镇作为一个工商业中心,其人口结构不同于乡村,号称“工贾杂处”,即以工商业为主,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杂处之地。

在市镇上,最有势力的是那些牙行——花行棉花牙行、布行、丝行、绸行、米行等,以及仰食于牙行的领投业领头业,中介掮客,脚行脚夫搬运业,还有从事打行打降、白赖白拉的市井流氓。

其次就是沿着大街小巷开设的数以百计的各行各业的店铺,他们与牙行一起形成由老板与伙计组成的商人群体,即所谓坐贾。

此外还有行商,即从全国各地来此贩买丝绸、棉布、粮食等商品的客商,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商帮与会馆聚集起来的商人群体。

再次是各种作坊——机坊、炼坊、染坊、踹坊以及其他手工业作坊,由作坊主与雇工构成的工人群体。

当然也有聚居于此的士大夫,以及市镇周边的亦工亦农的农业人口。

市镇人口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工商业人口比重的增大。

例如濮院镇,几乎全镇居民都从事丝织业,工商业人口占有绝对优势。

乾隆时人杨树本在《濮院琐志》卷一机杼中说:“他邑之织多散居,濮院之织聚一镇,比户织作”。

所谓“比户织作”,就是家家户户都在从事丝织业。

这可以从沈廷瑞《东畲杂记》得到印证:“濮院镇机户自镇及乡,北至陡门,东至泰石桥,南至清泰桥,西至永新巷,皆务于织”。

你看,全镇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在从事丝织业,务工人数之多,可想而知。

至于商业,镇上牙行有绸行、丝行、桑叶行、菸叶行、六陈行粮食牙行、麻皮行等。

还有各种商店,据民国时期的统计,洋广杂货2家,水果行2家,米行2家,黄麻号2家,酱园1家,茧厂1家,小米店7家,茶馆15家,酒店6家,川酱店3家,饭店8家,铁店3家,糖果店3家,以及棺材店、旅馆、腌腊店等,从业人员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加上加工丝绸的炼坊、染坊、踹坊,按《濮川所闻记》所说“每坊佣者数十人”的标准来推算,雇工人数不是一个小数目。

盛泽镇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了。

前面已经提及,盛泽镇上受雇于机坊、炼坊、染坊、踹坊的工人达到几千人之多。

这是工业人口,那么商业人口有多少呢?商业人口业也不在少数。

据1946年的统计,全镇商店五六百家,他们是棉布业25家,南北货业21家,丝商业62家,新药商业12家,酒酱商业34家,米粮商业44家,绸布新衣商业10家,百货商业15家,鲜肉商业20家,腌腊商业18家,面饭菜馆商业38家,国药商业13家,旅馆商业15家,茶叶商业7家,桐油瓷席商业16家,烟纸蜡烛商业51家,绸商业89家,绸领业68家,肥料商业21家等。

继续阅读!

这五六百家商业字号的店主与伙计加在一起,说它数以千计,肯定不是夸张。

因此,工商业人口在全镇总人口中占据大多数,是不成的。

由于明清的地方志缺少关于人口统计数字,尤其是关于人口的职业分布的统计数字,难以量化分析。

嘉庆《珠里小志》似乎是个例外,在它的卷二户口一栏,有朱家角镇人口分类统计,除了户数1502户、口数5937口以外,把人口分成:男口、女口、幼童口、幼女口、店伙口、雇工口、奴仆口、婢女口、僧口、道士口、女尼口等。

其中店伙口267,雇工口99,是最值得注意的,表明在这个镇上,工商业人口中最底层的人数有3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