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路制(3 / 7)

买宋 参见大总管 4325 字 3个月前

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广南诸路设置了17个经略安抚司或安抚司,而在东南、川峡诸路设置了11个钤辖司,以总一路兵权。

南宋时期的安抚制置使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

四月,徽、钦二宗被俘北去。五月,高宗即位。

六月,宰相李纲为收拾残局,提出中兴大计。

他“请以河北之地建为藩镇,朝廷量以兵力授之,而于沿河、沿淮、沿江置帅府、要郡、次要郡以备控扼”。

沿河略而不言,“沿淮帅府二,治扬、庐。沿江帅府六,治荆南江宁府、潭洪杭越州。大率自川陕峡、广南外,总分为十九路,每路文臣为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总一路兵政,许便宜行事,武臣副之”。

李纲虽然不久免职,但这一建请却被采纳,并次第付诸实施。

建炎元年,杭州、洪州、扬州、潭州、江宁府并升帅府。二年,庐州、荆南府并升为帅府。

福州最晚,三年亦升为帅府。越州未见置帅府之时间,恐史文遗阙,其事体与杭州同,设置帅府亦当在元年。

川峡地区安抚使的设置,稍晚于东南诸路。

建炎三年十月,知枢密院事张浚充川陕等路宣抚处置使,受命统一指挥和协调西部战区军政事宜。

张浚入蜀后立即着手调整川陕军政机构,“徙端明殿学士、知熙州张深知利州、充利州路兵马钤辖、安抚使”,而“知成都府卢法原去利州路兵马钤辖不兼”,从此,利路置帅,成都帅臣不再兼利州路兵权。

景德六年以来形成的体制,至此结束。

而成都府路的话,据《方舆胜览-成都府》条的记载,自“罢兼两路”后,也“始带一路安抚使”。夔州路稍晚,四年五月始置帅,以知夔州兼任。至于潼川府路,则迟至乾道六年始置,“依旧泸南置司”。

加上广南东、西两路与京西南路,这样,南宋十六路安抚使就全部形成。

安抚使路至此也始成为1项通行于全国的制度。

由于自建炎以来处于战争状态的缘故,浙西路、江南东西、荆湖南北等路,各安抚使的治所、辖区多有变更,江淮、京西、荆湖南北一带,建炎、绍兴间甚至复方镇之制,设置镇抚使,然均终复如旧制。

惟京西南路与利州路与北宋异制,可得而言。

大抵京西南路自建炎南渡后两度沦陷,绍兴收复后重建,以襄阳为一路帅司治所,辖襄阳1府、随房均郢4州与枣阳、光化2军。

利州路则自绍兴十四年起分利州为东西两路。

从此以后,直至端平前后,利州路分合不定,达10余次之多。

继续阅读!

大凡合则以兴元为治所,分则以兴元府、兴沔州为治所。

分时东路辖兴元1府、剑利阆金洋巴蓬7州、大安1军,西路辖阶、成、西和、凤、文、龙、兴7州。

在安抚使制度逐渐推向全国的时候,制置使也出现了。

制置使负责“经画边鄙军旅之事”,其始多为统兵之官。

如“政和中,熙秦用兵,以内侍童贯为之。”

“宣和末,姚古为京畿辅郡兵马制置使。”

“靖康初,种师道为河东路制置使,钱盖为陕西五路制置使。”

“建炎元年,有招捉盗贼制置使,自王渊始。”

“三年有行在五军制置使,自刘光世始”。

随着战争的持续与发展,不久就出现了安抚使、制置使合一的趋向。

并且制置使的设置随着宋金、宋蒙的和战和战局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与地域性等特点。

建炎三年六月八日,浙西安抚使康允之为防秋始带本路制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