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公于是,震怒之下,宋太祖赵匡胤便将礼部已经录取的和部分未录取的举子共200余人,一起召到讲武殿,亲自主持,重新出题,重新考试,重新录取。
此后,殿试就成了宋代的科考定制和最高门槛。
这也是科举殿试的由来和宋朝文举生第一次告御状的例子。
当然事情到此还没完,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夫当国,更欣赏那种下手快的高手。
所以他十分离谱的确定,参加殿试的举子,都要完成三个题目,而且是谁最先交卷即为状元。
而且还出现了文举生考打架中状元的例子。
这个离奇的例子就是北宋名臣王嗣宗,因为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在北宋赵匡胤时期,谁能高中状元,就看谁先交卷。
既然有这么个离谱的规定,那么各个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自然是奋笔疾书,很不得手脚并用。
公元975年,宋太祖赵匡胤亲自主持殿试,王嗣宗就参加了此次科考。
考试一开始,各个考生就奋笔疾书,都力争要最快交卷。
王嗣宗自然也是力求最快,他的对手有王式、陈识等,王式是省试的第一名,实力很强。
时间一点点流逝,王嗣宗和陈识几乎是同时写完考卷,一同起身,一同交卷。
二人同时交卷,谁得第一,这可就让宋太祖赵匡胤犯起难了,这可到底该怎么办呢?
于是他思来想去想去,也没有别的太好的办法,本着我就是一个武夫,那你们俩就以武会友,打一架吧,谁打赢了谁就是状元。
比武的地点也就在讲武殿,于是就出现了中国科举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幕,文武百官齐聚,皇帝赵匡胤高高在上,所有人都一脸吃瓜状,等待开两个文弱书生打架决出文状元。
……
……
……
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