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收起轻视尽全力(1 / 2)

买宋 参见大总管 1127 字 3个月前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

在令人慷慨激昂的旋律中,随着柳依依一曲歌罢,所有人都是被这催人振奋的旋律和歌声所感染,仿佛真的置身在了边疆战场,浑身的血液都是渐渐热了起来,双手紧握,心脏随着急切的琵琶声跳动,整个人都莫名震撼。

文举生所写的这首诗乃是乐府诗,名为《从军行》,所以能用来唱,这首诗的大意是描写了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艰苦危险的守边生活,歌颂了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守边卫国的牺牲精神,所以才引人震撼。

其一、二句主要描写对戍边将士的严格挑选,主人公因骁勇敏捷,在三十岁时便远离故乡来到荒凉的北疆。

三、四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写征战生活的艰辛,并说明在边境上已度过了无数的年头。

用“流星”比喻“玉弹”,生动形象;“宝剑”上落满“秋霜”,一方面说明宝剑的锋利,另一方面“秋霜”也蕴含着岁月悠悠、思乡念家之感。

五、六句借反映边关生活的《折杨柳》曲调衬写边关荒凉,没有春意,只能从笛曲中想象出杨柳的风姿,并极力烘托边关的险峻。

“书角”、“杨柳”有着浓重的军旅色彩,在此更突出诗的主题。

最后两句则着重突出了将士的精神风貌,“长驱”、“驰捷”与首句之“骁勇”遥呼,照应了开头,又表现出守关者杀敌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因此,这首诗听完之后,所有人心潮澎湃之下,都是大呼过瘾,恨不得化身诗中的主人公,手提宝剑,冲上战场,杀敌报国。

也无外呼大家有此想法,因为此时的大宋朝虽然看似歌舞升平,但其实暗流涌动,边患一直不断,以前一直跟着辽人作战,最后虽然好不容易议和,签订了可耻的澶渊之盟,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可才刚和平没多久,李元昊又起来闹事了,让得边疆局势再度紧张起来,一触即发。

所以此刻,听得文举生所写的这首诗,直接便是唤起了所有人的爱国之情,对于边疆的关注,对于戍边将士的钦佩,是不由自主的鼓掌赞叹道。

“好,写得好,好久没听到如此慷慨激昂的边塞诗了啊,一众文举生老爷大才!”

“没错,写得真的好,而且不仅写得好,柳依依姑娘唱的也好,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真是完美了啊。”

“对,果然,我就说嘛,文举生老爷们大才,只要他们认真起来,不在轻敌,武举生里就那王华一人,是很难胜过他们的。”

“是啊是啊,不说别的,光是这样慷慨激昂的一首边塞诗,没有阅历,没有感悟,就绝不是那小子能写出来的,我估计这场比赛是稳了啊,肯定是文举生老爷们必胜无疑了。”

“对对对,简直太过瘾了,真想再听一次,我的心都跟着砰砰直跳呢,感觉浑身的血都在往上冒,真恨不得现在就冲上战场杀敌报国去。”

“可不是吗,我也一样,这才叫诗啊,爷们听的东西,比他们之前写的那些软绵绵的东西好听多了。”

“嗯嗯嗯,痛快,真是痛快,我也喜欢听这些酣畅淋漓的诗词,过瘾啊……”

一时间,所有围观百姓被这首从军行所感染之下,都是群情激奋,激动不已,被深深的激起了爱国之情,不住鼓掌赞叹,夸赞这首诗写得好。

就连赵祯也一样,听完文举生写的这首词后,是直接猛地一拍大腿,毫不保留的赞叹道。

“哈哈,好啊,真是好啊,今天这群文举生里总算有一首能入耳的诗词了,这首诗当真写得好,适合在军营和民间传唱,激起大家保家卫国的豪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