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制衡之道失平衡(3 / 4)

买宋 参见大总管 2447 字 3个月前

比如有一天,赵祯退朝后,就火急火燎的赶回后宫,因为他头痒的不行,所以一回到后宫,摘掉头巾后,连龙袍都没来得及脱,就喊来一名相当宠爱的太监给他梳头。

要知道这名太监可是一贯侍奉他的,一直都是由他给他梳头。

而这名太监在给赵祯梳头的这段时间,看见赵祯怀里揣着一个东西,便好奇的问那是什么。

赵祯回答说是谏官的奏章,宦官再次问道,里面说的是什么事?

赵祯便郁闷的说,连月来,各地暴雨赓续,灾情严重,谏官们便猜疑是皇宫内的宫女太多,阴气太重,所以上天才降雨处罚,因此建议我得削减一些。

这位宦官听了后,便边给赵祯梳头边撇嘴说,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那些大臣们,哪个家里不是歌女舞女浩大,官职略微升迁,又纷繁添加,您贵为皇帝,身边只要这么几个,就说什么阴盛,难不成只许他们欢愉,不准皇帝欢愉?

赵祯听了后,当时心里就有些不快,虽然这位宦官是在帮他说话,但还是一样,觉得心中有根刺,不过想想还是忍了,没有立即爆发。

但这位宦官却不知死活,过了一会儿,又问赵祯,真的要遵循他们说的做吗?

赵祯说,谏官们的话,怎么能不听呢?

听得赵祯这样回答,这位宦官因为天天侍奉他,感觉自己每天为皇帝梳头,所以有几分恃宠而骄的气焰,立即便赌气地说,假定他真的这么做的话,那就从我开始裁起吧!

这话就是在威胁赵祯了,见得一个小小的宦官竟敢如此大胆,赵祯立即是气的雷霆大怒,头也不梳了,急速起身,召集内侍和掌管宫籍的差役前来,然后拿着册子点名,第一个,就削了这位一贯给他梳头,还十分宠爱的太监的籍,并颁布发表从他以下的三十人,直接将他们给炒鱿鱼走人。

这时候已到了晚饭的时间,皇后正在焦急地等待赵祯吃饭,但赵祯却必须要这些太监宫女全数离宫之后才肯去吃饭。

皇宫仓猝命人赶走了这些宦官宫女,然后飞报赵祯知道,赵祯这才回去吃完晚餐。

吃完之后,皇后也忍不住小声地的朝他问道,那位太监已经为你梳头多年,颇受宠爱,为何把他作为第一个遣送出宫的呢?跟何况他还是在为你说话啊。

赵祯却仍然余怒未消地说,他竟然劝我回绝大臣们的进谏,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奴才,是想干政吗?如何能留在我身边呢?

继续阅读

由此就可以看出北宋皇室对宦官的零容忍态度,毕竟前朝的宦官之祸实在是太可怕了,一直让宋朝的统治者心有余悸,片刻也不敢忘记。

像是从盛唐时期的高力士开始,唐朝就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情况。

到了唐朝的后期,宦官甚至掌握了京城驻军的指挥权,不仅可以对各级官员随意任免,甚至可以任意的废立皇帝。

唐昭宗李晔还为亲王时,大宦官田令孜骑马经过,李晔只能站在路旁向他行礼,而田令孜并没有任何谦虚的表示,骑马直接离开了,可见宦官权势之大。

一直到唐朝灭亡以后,宦官势力终于消亡,可惜还有人改不掉这一点。

比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在灭掉了后梁和前蜀以后,疯狂的信任太监,给了宦官们很大的权力,而对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士们几乎没有任何赏赐,寒了将士们的心。

最后部队不出所料的发生了兵变,李存勖被杀。

如果是秦朝和东汉的宦官乱政还比较遥远,那唐朝和后唐的教训可还是历历在目,所以从宋朝建立之初,太祖皇帝就对太监多加限制,警惕宦官们乱政。

到了他的弟弟赵光义在位时期就更加彻底了,虽然这家伙打仗的水平差了点,但是玩内政绝对是一把好手,不然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