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两淮灶户(二)(1 / 2)

阉党奸佞 铁血坦克兵 2618 字 2020-06-27

张家村,淮安海边的一座小村子。和苏北海边所有的小村子一样,这些村子都是盐灶们世代居住的村子。

张展,就是海面一名灶户。大明的户籍制度十分严厉,在明初就把老百姓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三大类,这三大类详细的分类下去,还有民户、佃户、茶户、渔户、马户、矿户、匠户、织户机户、船户、营生户、铺户、盐户、军户、商户等各类户籍。每一种户籍都是从祖辈就定好了,你是什么户籍,祖祖辈辈都是这种户籍不得改变,想要改变命运,唯有通过科举考试去当官。

除了上述的户籍之外,还有下等的丐户、乐户和奴籍之类的下等户籍。这些下等户籍,连科举的资格都没有,只能一辈子遭人白眼。

至于商户,在明初的时候地位确实非常低,哪怕是家里很有钱的大商人,都被人看不起。

但是到了明末,原本明初下等的商户,如今因为同读书人关系密切,其实已经变成上等人了。由于明初商人地位极其低下,因此商户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就拼命的出钱供养读书人。而那些得了商人好处的读书人在当上了官之后,就拼命的帮着商人说话。更何况,很多商人都还去购买土地,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捐个监生之类的。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所以说明末商户中的那些大商人,其实已经是朝廷惹不起的角色,真正地位低的商人,只是那些小商贩和走街串巷的小货郎。

张展作为一名灶户,其实就是盐户,灶户的地位中等,可是受的苦,却是盐、军、匠三种最受苦的户籍里面由重且苦者。灶户的祖辈,除了元朝留下来的世袭灶户后代之外,大多数都是原本陈友谅、张士诚军中的那些人,陈友谅、张士诚战败,那些官兵被俘,大多数都被朱元璋打入了灶户,事实上的地位就相当于工奴,是一种做手工活的奴隶,日子过得比匠户还惨。

灶户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以海水熬盐,辛辛苦苦熬煮出来的盐卖给官府,虽然这些盐运到了外地,一斤盐可以卖几十文铜板,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卖到一百文铜板,可是官府从灶户手中收购盐的收购价一斤还不到一文钱!一位灶户熬煮了一整天的盐,熬出了四十到五十斤盐,也就拿到了三、四十文钱,扣除了柴火费,剩下没几文钱,这些钱既要维持一家大小的生活,还要缴纳税收。

比起以前是以盐直接从官府手中换取大米来,现在拿钱更苦了。当年是盐户上缴了官府的课盐四百斤之后,官府给一石粮食,超出四百斤的课盐部分,每两百斤盐换取两斗米。当年所受的压迫虽然很重,但至少官府能给了米,让灶户不至于饿死。

现在都改成了直接拿盐换钱了,换来的铜板或碎银子可是没办法直接吃的,还要拿着这些钱去买粮食,结果灶户们又被奸商从中宰了一道。

虽然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煮盐已经变成了晒盐了,但是灶户们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加沉重了,他们要上缴的盐更多了,每天要站在大太阳下暴晒,人的双脚浸泡在已经晒得很浓的盐水中,对这些盐水进行过滤、搅拌、澄清处理,最后把晒好的盐收集起来,也是一件异常劳累的体力活。

除了晒制的盐之外,官府还要求灶户们熬盐,因为以那个年代的技术,晒出来的盐都是价格最低的粗盐,想要获得品质好一点的盐,还是需要熬煮法来获得盐。

总之这些灶户们负担十分沉重,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受到官府的盘剥,受到盐商的盘剥,还要受那些豪灶的盘剥,受粮商盘剥,受小吏和盐丁的欺压。

“盐枭来了!”有人大喊了一声。

所谓的盐枭就是那些“合法”的私盐贩子,他们贩卖私盐,却打出了官府的皮,他们的收购价格,比官府的价格还低!最起码,官府收了盐,还能给灶户们留一口吃的。可是那些“合法”的私盐贩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