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懵逼树上懵逼果(2 / 3)

兵、500弓箭手和500刀盾兵了。

至于那50弩手,则是被李荨昆划为了自己的亲卫军,李选延、李元裕、李文铸、李煜晨、李孝彬五人也同样是隶属于李荨昆的亲卫军。

让五名可以上马率领一部的三流武将,可以当上校尉的高手当亲卫,足以见得李荨昆是多么的怕死。

“唉,这不行啊,1500人,这啥也干不了啊,连浪花都翻不起来啊。”

十八路诸侯,有的三万,有的一两万,公孙瓒亲率一万五精兵强将,怎么着不得三十来万人啊?(后勤辅兵)。

自己这前来人,连最基本的规模的没有达到,这要是去了不得丢人显眼啊!

咦,不对,老刘好像就三个人,嗯……人不要脸就对了!

等等!老子刚刚好像落了什么,是什么呢……

“嗯?!对了!老子有马场了,居然忘记招募骑兵了!真是脑子有坑了!”

此行前去,打的可是董卓啊,那西凉军就骑兵名号最大,而且自己可是还心心念念的惦记着赵云呢,怎么能没有骑兵呢?

三国时期,西凉兵马作战勇猛,根究于其地理所处位置,世代局于西凉,生就异于常人,力大健壮,地理和气候磨练了坚韧骁勇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

训练也非常的严格,所以在作战时,骁勇异常,战斗素质好,战斗力也高于常军。

西凉的战马也非一般战马所媲美,和士兵一样,天然的环境,创造出的战马健壮、驰骋千里。

驰娉战场毫无畏惧、因而西凉军整体战斗能力强悍,让人闻风而畏。

凉州骁骑,多善战,西凉诸民多游牧,天生善骑,民风彪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以说西凉骑兵当年无强于天下,哪怕所谓的公孙白马也要自惭形愧。

同时,这也看出了董卓和公孙瓒的财大气粗,什么军队最耗钱?古代骑兵,近代空军!

自从骑兵出现之后,战争的规模也空前扩大,在春秋战国时代,“战车千乘”的规模就已经算是很庞大了。

可每辆战车不过四匹马,一千乘顶多也就四千匹,而骑兵动辄就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何况每个骑兵也不止拥有一匹战马,都有自己的副马。

战马在战场上也经常死伤,必须及时得到补充,这样对战马的需求量就大大增加。

同样的,为了不让马掉膘,那吃的也是要好,李荨昆吧唧吧唧嘴,感觉自己这个稻田简直就是一本万利。

早在殷周时期,养马业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有专职官员专司养马,更有“牧师”,负责养马场的看护,还有“马质”,负责挑选良马与建立马的档案,“瘦人”负责马的教练,“兽医”负责马的医务。

这么看来,李荨昆一个马场能够培育五百匹马,已经是惊为天人了。

战国时期,诸侯们为了适应骑兵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从北方游牧民族引进了大批良马。

另一方面,北方的燕、赵、西北地区的秦,还开辟了大片的牧场,大规模养马。

在这种养马事业发展之下,加以殷周以来养马技术的积累,战国时期的养马技术有了一个突出的进展。

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出现了一批高超的养马、相马专家,还有专门的养马书籍。

譬如家喻户晓的善识千里马的伯乐,就是春秋时期的秦国相马专家。

秦汉之后,多从西域的波斯、大宛、突厥等高寒之地引进良种马,对中原马的培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优良品种杂交,培育出来的马体力好、速度快、易于调教又少生病。

为了适应骑兵发展的需要,华夏历代都建立了“太仆”之类的专门机构管理大规模的国家养马场。

如在西汉时期,太仆之下就建立了众多的养马官,每人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