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的婉转些吗?罢了罢了,朕也是看你不叫耿直,就回你的位置上去吧!”
这就把李大人放了。
基儿回宫里又跟太后解释,说这李大人,就是直了点,他其实还是个忠臣的!
于是这事太后也就不再追究了!
回头还是来说二高。
只说这二高,在朝堂上一连串给皇上基儿呈上几条惠民建议,基儿都一一采纳了。
基儿对自己的这个二货叔叔是尊敬有加。
因为基儿听进去了马丫一句话,马丫说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
基儿就想,自己要是平白无故地杀了二高,那会遭天下人诟病!
怎么办,那么就听马丫的,自己先示弱,先尊敬他,然后捧杀他!
于是,基儿对二高与三高比别的王爷的封赏都多。
三高飘飘然不用说,这人没什么理想,他的唯一理想就是要好好享受!
靠什么享受?靠银子啊!
三高向侄子基儿依旧是惯用手段,哭穷,说他这个王爷,还不如一个做生意的,那做生意的家底都比他殷实,基儿就赏了他财物!
只要是银子能解决的事,那都不叫事。
要知道,三高苦兮兮地说他过穷日子,那基儿能不给吗?!他是光说给基儿一个人听的吗?他还跟其他大臣说。
好就好在这三高还算知足,见好就收。
他知道,不能要的太急,太急了,把基儿惹出脾气来,一文也不给他,他就得干受着。
这三高他跟别的王爷不一样,他是有错误的,他曾经有杀了晚年的福康帝的嫌疑的,是大高为他求了情,他才捡了条命的。
这三高不但要了银子,还悄悄地去找了那个道士,就是给大高炼丹丸的那个道士,他说他也想试试那仙药,据说能让人上九云霄!
道士就问冯清卉,这事可咋整?
冯清卉又问马丫,这事可咋整?
马丫没好气道“别什么事都问我,这点破事,也来问我?”
“道长是说,要不要添加点东西在里面?”
马丫就道“要他命干嘛?要他命有用吗?”
于是,这位三高王爷,就花了五百两银子,在道长那里买走了十五颗固本丸!他这货怎么花,也不去说他了。
咱还是来说说这二高。
二高见自己提啥建议,这基儿都采纳,而且基儿在那么多王爷中对自己封赏的最多。
二高就有些膨胀了,有些飘飘然了。
等到他回府,他的谋士就跟他道“皇上他可是读书人,哪里能跟您比,想当年,要不是您,能有他今日吗?怕先帝都······”
是啊,看来这读书人性格就是懦弱!
二高对于做皇上这事,从来就没有死心过。
二高羡慕皇上后宫佳丽多啊,这做皇上的想临幸哪个宫女,那她还不能拒绝,多好的事啊。
而且皇帝享用天下美食,哪里有极好的东西,各地都拿来献给皇上!
二高想想自己就这么点封地,他怎么想心里怎么不平衡
福康帝说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这可是千真万确的!
这还不像福康帝,二高就想,福康帝当年说太祖皇上想把皇位传给他,那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吗?
二高就想,这福康帝简直胡说八道。
要是传给他,在太子死后就应该传给他了,而不是立了皇太孙。
二高盘算着谋反的事,与地方上的官员来往,与地方上军队的最高长官经常在一起喝酒。
渐渐地,他们就有了共同的目标。
那二高想做皇上,地方官员就不想做朝中大臣了么?这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么!
反了!
于是,他们互相勾结,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