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温度范围,这是药液煎煮的一个理想的合理的“临界”温度范围,既能满足提取药物功效成分对温度的要求,也能减少水分的挥发,减少与水分挥发相伴随的药物挥发性物质的丢失。同时水分在100时挥发最快,而水分挥发越多,药液浓缩越多。药液浓度高了,有效成分反而不容易从草药里面出来,反而会继续附着在草药表面。
这种通过离火控制火力的煎煮方法,可以延长煎煮草药时间,能有效地提取药物功效成分,加快药效挥发。换句话说,喝了这样煎煮的药液,病都能好得快一点。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草药都适合这样的煎煮办法的。
就好像杜清和现在,用的就是“三生三沸”的煎煮法子。
所谓的“三生三沸”,其实就是把草药煮开之后,稍微晾凉了再开始加火煮沸。
如此来回三次,所谓“三生三沸”。为什么要这样呢?主要是里面要用到一味药,叫做(北)五味子,这一味药有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壮筋骨,虚损劳伤等等的奇效,药王孙思邈曾经说过“……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
反正这么说吧,就是一味补药,能配合大部分补药使用。
当然了,补药也不是乱用的,要是乱用的话,补身体倒成了毒药了。
也就是杜清和,用“医药”神通来煎药,药效不仅大幅提升,连带没多少药效的草药,都有着惊人的功效。
没办法,这年头的草药大多是人工培养了,和野生的草药的药性真的没法比。
人类在优选优育草药的时候,反倒对草药的药性是一种倒退。
大抵上是因为这些草药无法吸收天地菁华,才会如此吧。就好比一个中国人,或许吃中药没啥效果,可到了外国人那里,中医简直是神效。没办法,外国人哪里喝过中药啊?效果自然好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耐药性,也跟人工培育的草药药力降低有一定关系。但不人工培育不行啊,中国现在人口十几亿,不人工培育,自然界哪里来那么多合格能用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