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音正是从东裕岛西面的静幽谷传来。
静幽谷,三面环山,西面临海。
最高山峰三千多米,南面略低,也有一千多米,山峦叠嶂,怪石嶙峋。
一阵浪花袭来,越过山石,直扑岸边五步开外,“哗啦”“哗啦”的水声,又悄然退去。
水声与读书声交替起伏,天籁之音。
静幽谷的学者年龄不等,大约是十岁以上十四岁以下。
百名学者前方是一位青年,正是李遇巾。
李遇巾双眉紧蹙,对这些学者们倒是认真耐心,尽职尽责。
这些小学者们使用的均是石桌石登,石桌上除了书籍外还有弓箭,除了李遇巾教授他们文学素养外,还会有武学师傅传授他们箭艺。
东裕岛的孩子们身体都很康健,如此寒冷季节,海风呼啸,家常便饭。
入冬以来,身体一直很好的李遇巾都外感风寒过两次,孩子们未缺过一次席。
李遇巾知道,这些孩子们只所以体格健魄,和这里的生活习性少不了关系。
东裕岛岛主韦筠,一个高大的男子,就是他带自己来到这里的。
韦筠,崇尚军事,凡是他治下的民众,生育下来的孩子,满月后都要在海风下吹上三日,海风下生病的,会拿来祭祀海神。
这一层下来,可想而知
满七岁后统一参加军事培训,满十四岁下海捕捞,无论海上自然环境多么恶劣,一声令下,严格执行。
海风有多张狂,孩子们身体就有多壮实,与恶劣环境争夺生机。
静幽谷东山有个谷口,顺着谷口向北蔓延,可至东裕岛王庭。
此时从谷口走来几人,正是东裕岛王庭孤主韦筠,身后是他的近侍虎牙儿。
韦筠走过来后,李遇巾似无所觉,继续给学生们讲解。
地上一片磕头跪拜的声音,“参见孤主!”,是这些小学者们。
韦筠笑道“都快起来,都是我东裕岛的栋梁之才,好好跟着遇巾学。经验传承也离不得你们这些文人。
东裕岛日后的昌盛还要靠你们。”
孩子们当仁不让,洋溢青春小脸,“是!孤主。”
韦筠哈哈一笑。
此时就听到一个倔强的声音,“就算要锻炼他们,也不用把学堂选在这里吧!”
韦筠只一笑,不在意李遇巾的当众质问,“遇巾作学问是一把好手,若其它的,还要看孤。”
叹了声气,“这里大多是被盛衍,或者盛衍之前的王朝遗弃的人。
和你一样!
或者比你更加命运多舛。
既然顺海漂到了这里,天不绝人,我们更应争口气。
我韦筠祖父也是夹缝逃生的人。”
望向海域,眼神悠远,“好在,最艰难的时刻过去了,都活了下来。
凭什么我们要屈节在他们手里,凭什么我们要窝在这穷山恶水里,我韦筠不甘。
若论血统,我韦筠比他们高贵,却要被人遗忘在这里。
就算盛衍最贫瘠的百姓是靠天吃饭,而我们这里呢,靠天也吃不上饭。韦家之人生来不是贱民,却要以难以下咽的海
腥之物为伍。
从那一日,韦家人辈辈发下誓言,终有一日,返还九原。
督促自己变强变强再变强。”
李遇巾深深看着韦筠,若有所思。
韦筠拍了一下李遇巾肩膀,“你是一位有才华的人,在九原却被姓傅的埋没,他们不懂你,孤懂你。
能从服饰这些细节就认出我们,你也不算一个俗人。”
韦筠对他能说出是前朝人深感不解,就在李遇巾初登东裕岛时,他便问了出来。
“是花纹,前朝花纹喜梅,各种各样的梅花图案,织法也不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