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祖杰入学,开始上课没有几天,又传来一个消息,一中校方突然宣布,一中仍然维持只办高中部,所录取的两个初中班学生全部并入湖县二中。
此时的人们无比善良,也没有问个为什么,二话不说就听从指挥搬着东西到了湖县二中。此前只办初中部的巢县二中己招了四个班学生,最终孙祖杰这批人并入后便命名为初一(五)班、初一(六)班。
虽然从一中变成了二中,但是孙祖杰这些人也不算吃亏,当时的湖县二中初中部十分闻名,不仅老师名气大,年年升学率都是名列前茅的。
学校校址就在一中隔壁,两个学校离得很近,而且二中背靠著名的卧牛山,面对八百里浩瀚大湖,可谓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校门楼上还有鲁迅先生手迹的校门十分醒目,据说是当年学校去上海专门求来的鲁迅手迹。进校门后拾级而上,数百级台阶两边古树挺立,高大的夫子庙位于正中,教室更是设在最高处,既视野开阔,又幽雅清静。
孙祖杰这些住校生,宿舍被安排在进校门不远的大院子里,八个人一间,上下床,这对于他们这些来自乡镇甚至于底下的农村孩子来说,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每月伙食费是七块二毛钱,月初购买餐券,每天交一张餐券。开饭时,每班一个大木桶装饭,一个大铝盆装菜,孙祖杰这些住校生需要拿着碗排好队由值日生给他们打饭。
打好饭便三三两两随便找个地方一蹲狼吞虎咽,几分钟就解决问题。非常有趣的是,此时没有自来水,孙祖杰吃完饭需要到校门外百米处的天河浮桥边洗碗。
天河浮桥的历史很悠久,由数十只大木船架设的浮桥贯通两岸。船面上用木板铺就一条中央大道供人走车行。
人与手推车自行车在上面行走时与踩在马路上一样平稳踏实,若是汽车开过来时,重压造成船身晃动,就没那么安稳了。
特别是载重的大卡车,一开上浮桥,船身就剧烈地下沉,激起白色的浪花拍向河岸。车子越往河中间,船身就沉得越厉害,浪花也变成高高的水柱砸向河面,桥身晃晃悠悠,让行人感到颤颤惊惊。
尽管卡车开上河岸绝尘而去,浮桥两边水面上的浪花依然翻腾不息,久久不能平静。其实,虽然长长的浮桥随着卡车的开动而此起彼伏,但坚固的船身紧紧相连,加上管理人员现场指挥,仍是十分的安全的。
每天饭后,孙祖杰这几十个住宿生集体敲着各自的碗筷,浩浩荡荡向浮桥走去,独特的“交响乐”形成一道有趣的风景线,总是引来诸多路人围观。
孙祖杰洗好了碗往往会盯着这座浮桥看很久,在他的记忆里,这座浮桥早就变成宽敞坚固的钢筋水泥桥,也许只有这河水才是真正永远不朽的,而一朵朵流逝的浪花则记录着人生百态,万物变迁。
当然孙祖杰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因为岁数小,老师为了照顾年纪最小的孙祖杰,就让他和大了他三岁的周琼坐在一起。
一来周琼是女孩子,可以照顾一下小弟弟孙祖杰;二来就是孙祖杰虽然岁数小,但是他成绩很好,可以辅导一下周琼的学习。
孙祖杰家境太差,就算有助学金和乡亲大队公社的资助,但也只是解决了能不能读书,他的日常开销还是不够的。
九十月份,天气还比较热,孙祖杰为了节省,也不穿袜子,上身总是一件蓝色褂子,下身也是一条蓝色长裤。因为蓝布料耐磨,耐脏,可以穿的长久。
但是周琼就不一样了,一看就是条件比较好的,她的辫子剪短了,梳成两个小辫,穿着绿色的军装,扎上皮带,戴上军帽,脚蹬解放鞋,肩挎帆布包,显得雄赳赳,气昂昂,跟孙祖杰记忆里在电视中看到的一模一样。
从她的打扮中,孙祖杰就知道周琼的家境不错,很可能是湖中地区或者湖县干部子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