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当然,魏国减少了信州百姓的税收,尽管比魏国其他州郡要重得多,但是仍让信州百姓开心不已。当然,得知一系列的减税法案时,信州百姓都开始沸腾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世界任何关联的纽带,同时利益又是一切战争和罪恶的根源。因为利益这让信州百姓自主加速融入华夏这个大家庭了里。当然主要是信州地区大大小小三十多个民族三百六十多个部落组成的,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也没有统一的价值观。
在从前的时候,这里属于安息帝国和贵霜帝国统治,在冷兵器时代马蹄之下,根本就没有国界,谁的实力强,谁的铁蹄狰狞,马刀锋利,这块土地就归属谁。这里的民族和部落今天是属于安息帝国,所以他们都可以统称为安息人。如果安息帝国不敌贵霜帝国,那么这块土地就会归属贵霜,他们又变成了贵霜人。后来随着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先后败亡,笈多帝国和嚈哒帝国先后兴后,信州五十年前尚属于贵霜帝国,然而三十年开始属于笈多帝国,十七年前笈多帝国势力被嚈哒帝国驱逐,这里自然而然又成了嚈哒帝国的版图。此时魏国灭亡了嚈哒帝国,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信州百姓自然就变成了魏国人。
当然,信州也不是所有郡县和百姓都会被谢玄的小恩小惠给收买了自动同化,也有一部分是非常顽固,他们宁愿承担高昂的税收,也要保持民族纯洁和价值观。然而进入四七九九年二月以来,信州开始出现一支非常诡异的马匪。这些匪徒简直就是一条联合国军组成的,既有大宛遗民,也有乌孙遗民,也有康居遗民,甚至还有不少波斯人和嚈哒人。这支马匪人数非常多,最多的一次袭击,他们甚至集结了六七千骑。这股马匪的出现,让魏国在信州的统治似乎有些动摇,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支马匪的袭击非常具有针对性。
第一从来不碰魏国信州十一郡七十三县城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几乎没有驻军,只有区区上百名衙役,只要城池上树立的大魏帝国的王旗,这些马匪就不会攻击城池。他们只攻击居住在城池之外的乡镇和村落,甚至一些缩聚在山林中的部落,也会被整个部落连根拔起。
魏国官兵出动数十次剿匪,然而这支马匪却如同人间蒸发一样,消失无影无踪。最终这数十次军队剿匪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进入四七九九年二月,大约两百余名道士开始进入信州传道,只要一个家庭接受道教信仰,每一个家族都会被这些道士发放一块铜牌子,这个铜牌上有道教的标志,就是中间是一个太极图周围加上八卦,这就像基督教的十字架一样。据说信仰道教不仅可以避免鬼神侵扰,同时也可以消灾免难。
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信州百姓自然是不相信的。然而进入四月之后,原本沉寂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的马匪又开始活跃起来了。他们四处袭击,杀人劫掠,屠村灭寨,无恶不作。这支马匪不仅像从前一样袭击灵活多变,同时更有针对性,只要是穿汉服、着汉冠者不仅可以免死,同时也可以不受劫掠,家门前只要是装有道教标志的铜牌,同样也可以免除马匪劫掠和杀害。
如果说只是减税,或许有不少顽固派宁愿承担高税,也不愿意接受华夏文化,易服改冠,可是面对马匪无时无刻,几乎无处不在的袭击,这些信州百姓就不得不重视了。
在生死存亡面前,很多人选择了妥协。因为不妥协就意味着死亡,现在很多人都已经看出来了,这支马匪肯定是魏国支持的,但是看出来了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没有证据,魏国也不会承认,选择造反,他们既没有实力也没有底气。
信州之地其实和西域、安西并不一样,西域五十国自汉化开始就成了汉朝的藩属国,虽然其本土文化保存着深厚的西域色彩,但是却被华夏文明影响着,特别是汉武帝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