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门阀手中,贫民百姓和寒门、庶族几乎没有学习的机会。当然有了冉明这个情况,可以改变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在才学方面,寒门和士族子弟暂时没有什么可比性。在这个时代,各士族门阀培养人才都是以族学的方式,而其族学虽然都是其家族子弟或偏远支以及家生奴才、佃户,荫户。
而且在人才教育方面,比后世的应试教育先进多了,每一个孩子在学会认识字之后,就会在经子典籍里找一篇文章,作为这个学生立身文字,学生需要把这篇文章记在心底,按照他的话来说,哪怕到你死的那一天,当有人问起你的立身文章的时候,你也必须滔滔不绝的把它背诵出来,唯有如此,文章才算是镌刻在你的心里。当你做事的时候,不论是非曲直,都会由这本书的内容来告诉你如何选择。圣人言——抵万金!其次是,这个学习是一个裁弱留强的淘汰过程,不可思议吧?其实每一个家族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有天赋,足够聪明
的子弟才有机会占据这种宝贵的资源。
其实士族子弟,如何没有真才实学,是不可以出仕的,当然他们会依靠家族的势力在地方官府中当一个小吏和挂一个职事,领份钱粮,混吃等死。但是绝对不会凭借家族势力,直接推到朝堂上当主官。而且士族也注重人才,比如在荫户和佃户中,发现好苗子,他们也会尽力培养,然后以联姻的方式,收为家族。
像陈郡谢氏,谢安在出仕前就是专门教育子侄学习的东山书院。当然,谢安的东山书院可不止几个子侄,只是谢氏族学里比较有名的几个人而已,东山书院最多的时候有一千多人,而平常时期也有三百余人。其实光谢安的子侄辈中,人数足足有数十,长兄谢奕八个儿子,二哥谢据三个儿子,四弟谢万三个儿子,五弟谢石四个儿子。还有六弟谢铁以及谢安自己的儿子,事实上在谢安众多子侄中,留下名号的不过谢氏四杰既“封韶、胡朗、羯玄、末川
”事实上这四个谢氏俊杰,没有一个浪得虚名之辈,随便拿出一个,至少在公平的情况下,全部进入一甲没有问题。
谢氏子弟若参加科举,其他家族也会同样杰出子弟参加。不光谢氏有杰出子弟,尚书令王简也有家中子侄“旷、若、虚、舟”据传闻也是魏国风云人物,这四个王氏子弟,其中王旷、王舟精通兵事,王若极善内政,王虚则是文武双全。凭真实实力恐怕王氏四子进入一甲二人不难。
至于清河崔氏,在崔悦这个老狐狸的培养下,崔氏可是厚积薄发,率先推出来的崔宏已经在魏国打响了名气,成为青年俊杰。那么问题就出来了,这些士族子弟可以全凭真才实学,把科举制度一甲二甲几乎全部包揽,那么结果只要出来,冉明同样失去了科举制度的意义。同时,也让天下寒门和庶族感觉绝望,他们肯定会以为这个科举制和孝举法一样,只是走一个过场。
冉明要想暗箱操作科举制度自然可以,只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消息泄露,恐怕冉明就要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贻笑大方了。
哪怕千金买马骨,冉明也要把几个寒门人才送上榜单。可是这是第一届科举考试,所有的考生的答案当然会在随后公布,谁优谁劣,一目了然,要做假也做不了。关键是有些时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算暗中操作一番,只是这样也失去了科举考试的意义。
冉明无奈的暗叹,寒门欠缺的还是底蕴啊。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古人诚不欺我!”冉明道“既然如此,朕就恩准赦免薛强,准其参加科举考试。同时,明岁科举考试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宣传工作,务必把科举政策、制度以及取士的标准,让天下百姓皆熟知。”
“微臣省得!”
冉明道“科举制度,朕当初在青州也曾试行了一次,在这方面你有经验,所以这些事情,一定要多多费心!”
“份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