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哈里发的白益王朝,埃米尔遣使东来河中,向安西表示祝贺,同时表以弥兵和议、互不攻伐、友好往来的意思。
曾经的两河霸主,早已是日暮西山,名不副实,内部也已是四分五裂,本身统治都是岌岌可危,在马哈茂德兵败之后,就更不敢东顾了。尤其在郭琚领兵,灭亡里海南岸的齐亚尔国后,双方之间就事实接壤了。
以汉人强大的军事实力,一旦安西再次发动西征,以两河地区政权散乱的状态,是根本无法抵御的。于是,白益王朝成为了ysl世界,第一个同汉人王朝媾和的国家。
感其诚意,刘文泽也“仁慈而大方”地同意其请,虽然根本原因还在于,大战之后的安西扩张乏力,需要休养生息,安定国内,并且新征服的土地、人口也需要精力去建立同化统治。
以汉文明精神为指导的中亚汉国,本质上还是喜欢种田发展,也早就过了以战养战的阶段,从刘旻统治中后期,就已经进入到勤修内功的正轨上了,而非追求一味的战争扩张。而两次大战严重的损失,也让国内那些狂热的扩张派冷静下来。
使者不辱使命,成功从河中带回了“和平”与“友好”,甚至结成了通商关系,回到巴格达后收到了王朝埃米尔的厚赏。
然而,这种屈服,也极大地激化了内部矛盾,尤其刺激了那些宗教狂热分子,也从事实上加剧了白益王朝的解体与灭亡。
同样让人惊讶的,还有来自遥远的基辅罗斯使者,一行人走了数千里路,穿山地,过草原,借道乌古斯叶护国领地而来。
却是基辅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听闻崛起于中亚的汉文明国度后,生出了强烈兴趣,专门派使者前来联络,历经辛苦之后,方才抵达安西,恰逢汉伊大战,见证了安西取得的辉煌胜利。
当下这个时代,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由维京后裔结合东斯拉夫人形成的罗斯文明正处在一个繁荣的阶段,对这个数千里外的蛮夷国度,刘文泽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厚,不过有朋自远方来,双方也没有什么礼仪冲突,还是予以使臣礼节招待,让其感受了汉家文化礼仪的独特魅力。
而使者,在亲眼经历见识了安西的文明、强盛与繁荣之后,大为惊叹,回国之后将所见所闻向雅罗斯拉夫大公进行了详尽的汇报,促使大公萌生与安西通商的想法。
也从建隆六年开始,汉文明与罗斯文明之间有了正式而官方来往与交流,把视野放大,一条西起基辅、东达高昌的丝绸之路,在基辅罗斯与中亚汉国的交流下建立起来。
当然,路途漫长而遥远,由于横亘在中间的游牧民族的袭扰与阻挠,这条商路并不安稳,甚至显得脆弱,但却是这个时期欧亚文明之间最亲近的交通交流路线了。
除白益王朝、基辅罗斯之外,最让刘文泽意外的,还得是来自塞尔柱部落的的使者。塞尔柱来人,本身就有些耐人寻味,要知道,在汉伊大战之际,他们才攻击了纪浑河流域最肥沃的下游三角洲地区,杀掠无数。
此番,其使者又携带重礼南下,这自然引发了刘文泽的好奇,带有愤怒与杀意的那种。刚刚取得对ysl联军大胜,对北方这些不臣游牧部族暂时还顾不上,但刘文泽已经筹谋着要派军北上清理一遍,以保证北方边境的安全,方捋虎须的塞尔柱人则是第一目标,其使者来得也算巧。
使者是奉塞尔柱部贝伊之命而来,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安西称臣请罪,六次大战的结果,不只两河流域的ysl核心世界震动,安西周边的游牧部族们同样大受震慑,尤其是塞尔柱人。
二则是表达塞尔柱部愿意成为安西王刘文泽忠实仆从的意愿,他们愿意为安西驻守边境,以阻止北方游牧部族的侵袭,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塞尔柱部希望安西能把咸海东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的土地、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