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苦海彼岸(3 / 4)

想到这里,云天不由思考起感悟与视角转换的关系。

只因感悟是由僧袍云天产生出来的,乘船的云天只是疲于奔命,沉沦苦海。

若乘船的云天是自己对自身近况的感受,那么僧袍云天又指代着什么?

云天回忆起僧袍云天是由两僧重合而成。从潜意识角度来看,那两僧代表着云天的自我救赎,在加上他俩有着一定的智能和全然的理性,云天突然想到一个词汇,理智!

这恐怕是最后的危机关头,为了挽救自己沉沦的意识,潜意识中迸发出的纯粹的理智。

理智牵引自己,让自己了解到这里是梦中,从而解除虚假的危机感,进而消除自身意识的沉沦感,起到平缓心境的作用。

在梦中,这是被动的行为,是潜意识感受到危险的存在,在不能分辨危险是真是假的情况下,以防万一,进而触发的一种心理层面的自我保护机制,以纯粹的理智达到自我救赎的目的。

放在在醒来的时候,那就是遇到难事了,然后自我安慰,自我开解。不过这就是主动的行为了,因为这是在自己主观意识的操控下产生的行为。

而自己会出现这种梦境,根源还是在现实中遇到的瓶颈上,理智的云天深知一时救标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心中的焦虑和沮丧并不会随着知道自己只是在做梦而消失。

因此,最后两僧重合为一,变作僧袍云天,这一方面是让云天换一种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是给醒来的自己一个提示,想要突破瓶颈,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

如此说来,僧袍云天其实就是自己人格的另一面,是将佛学作为根本思维逻辑的自己,或者可以说,是我佛云天。

因此,才有了立地成佛,脚下即成彼岸的情景出现。

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打破困境,即突破瓶颈,达成目标。

由此,云天陡然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他之前还想着,想要修习不同超凡道路,除了拥有人身以外的其他种族身躯,还有可能得接受不同的理念。

但理念之间是有冲突的,就像佛教是唯心主义,而云天自己直到现在,下意识还是用着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总是无法借此理解唯心主义的道理。

所以这也就是他自以为看了不少佛经,懂了不少佛理,却总不能参破无我相,无人相的道理。

只因他并没有真正将佛理作为自身言行的根本指导思想,有些与自身思维方式相冲突的地方,就刻意模糊,或者歪解。即使不这么做,那也只是字面上理解了佛理,心里并没有真正认同。因此,理解佛经中的道理和脑中的感悟时,如同隔岸观火一般,总不能通彻明了,也就是做不到俗话说的逻辑自洽。

没有一颗佛心,又怎么能彻悟佛理?

所以,那些舍利化作的感悟总是在自己脑海盘旋不散,只因自己没有全身心地接受它们,将之化为自身的东西。也因此,先前看了无数佛经,又做了无数场辩论,都算是白忙活了。

早先,得到万物基因,自身有基因多样化这一特点来为无数超凡道路奠定基础。

现在,实现单一人格多面化,会进一步拓宽自己可以学习的超凡道路的范围。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是完全的自我否定与重塑,否定持唯物主义观点的自己,重塑持唯心主义观点的云天,也就是让梦境里的僧袍云天来到现实之中。

这么做,相当于破而后立,就像电影功夫里的星爷一样,先是全身骨折,经脉尽断,随后因着打通了任督二脉,筋骨重塑,破茧化蝶。

然而,对于云天来说,当下是心理层面的拆除重造,比之身体的再造,还要痛苦得多,也要危险得多。若是出了差错,最轻的结果就是产生新的人格,但即使这一点,都已经让云天完全不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