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直到现在,猴子在中国国民中的人气都一直处在巅峰状态,不蹭白不蹭啊。
再就是,那把劈山的斧子。
中国古典神话传说当中,有什么斧子比较出名?
其实不少。
最顶级的,盘古那把,开天。
还有,刑天舞干戚,干戚啊。
再不济,月宫里那个常年砍树吸引嫦娥的变态,用的也是斧子。
总之,这些大名鼎鼎的斧子,可比随便原创一把斧头给观众的代入感强多了,而且,这么串联一下,一个电影宇宙的经脉网络也就因此打通。
还有主角本身,西蒙的建议是沉香不要长大,最多从幼年到一个小少年。
原版的青年就算了。
而且,绝对不要搞爱情,连青梅竹马什么都不需要,以友情为主。
就像西蒙对好莱坞动画电影的领悟那样。
友情是全年龄段的,如果讲爱情,哪怕是很纯洁的青梅竹马,或许不会受到审查限制,但关键是,将来的观影主力小朋友们,可不会产生同感共鸣。
故事之外,还有绘画风格。
传统那种类似于古典戏剧的设计风格肯定不能照搬,太老派。西蒙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参照日本动画和好莱坞2D动画的风格,当然,也不能照搬,关键是角色形象设定要讨喜,但又不能讨喜到做成Q版,那就失真了。
继续阅读!
反正,自己领悟。
还有就是,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西蒙前段时间让人调查之后,发现《千与千寻》到底还是被蝴蝶掉了,非常可惜,却也没办法做什么。而对于《千与千寻》,西蒙比较深刻的一个印象,就是细节。
对任景兮这边,西蒙的建议,首先就是口型,不说百分百契合,至少要大致同步,别角色嘴巴张合与配音完全没关系一样,那就让人出戏了。其次就是细节设计,不过,说白了,这还是成本的问题,但你想做一部经典,就不能凑活。
就像曾经的《千与千寻》,宫崎骏连续做了很多部动画,大部分都不赚钱,但只是一部《千与千寻》,该有的一切,利益啊荣誉啊,全部都赚了回来。关键就在于宫崎骏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对细节的孜孜不倦。
这些之外,西蒙的最后一个建议,就是先别直接开始具体项目,要做短片练手。
这算是行业惯例。
对于动画电影而言,从短片做起,首先是控制风险,其次是磨合团队,最后还能探索风格,完成一部出色的短片,接下来该怎么做长片,其实就已经心中有数。
西蒙一封邮件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千字,任景兮一点修改的意思都没有,打算全盘套用。
毕竟每句话都堪称金玉良言。
任景兮甚至再次有些疑惑,某人到底是如何积累这么多专业知识和新颖思路的,他毕竟今年也才31岁而已。而那封邮件的内容,往往是很多专业人士一辈子才能积累的经验。
反正,想不明白,用就是了。
特别是某个电影宇宙的想法,让任景兮跃跃欲试,她可是很清楚好莱坞的DC电影宇宙有多成功,哪怕是主打恐怖片的招魂电影宇宙,这些年也赚得盆满钵满。
国内这边,电影市场已经重新激活,至于周边,虽说一塌糊涂,但终究也不是没有。
而且,动画电影做出来,转眼就能向游戏转化,还能改编成电视剧,还有原声唱片之类,当下也能卖得不错。总之,只要想做,中国其实也不缺少很赚钱的周边思路。
大阳山脚下女人们的聚餐上。
任景兮没有提及某人的邮件,只是稍稍说起打算从短片做起的思路。
题材也选好